第九十七章江湖争端再起(一)(第1/2页)
残阳如血,洒在青石铺就的长亭之上。萧琰一袭青衫,手持折扇,立于亭中,目光望着不远处的令狐司南。微风拂过,吹动两人衣袂,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愁绪。
“司南,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方能再见。江湖风波再起,你我皆需保重。”萧琰的声音温和,却难掩一丝怅然。他与令狐司南相识多年,一同经历过无数江湖险恶,彼此早已是过命的交情。如今江湖争端又起,魔教蠢蠢欲动,各大门派之间也是暗流涌动,此番分别,前路茫茫,谁也无法预料未来会遭遇何种变故。
令狐司南身形挺拔,面容刚毅,他拍了拍萧琰的肩膀,沉声道:“萧兄,你向来聪慧过人,又有一身好武艺,此去定能逢凶化吉。只是魔教行事诡秘,各大门派心思各异,你万事需多加小心。若有危难,可持此令牌前往丐帮分舵,他们定会助你一臂之力。”说罢,他从怀中取出一块黑色令牌,令牌上刻着一个“丐”字,纹路古朴,一看便知并非凡物。
萧琰接过令牌,郑重地收入怀中,拱手道:“多谢司南费心。你驻守襄阳城,肩负抵御魔教东扩的重任,亦要保重。待江湖风波平息之日,你我再煮酒论剑,共话当年趣事。”
令狐司南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毅:“好!我等你来。”
两人再无多言,只是静静地站在长亭中,望着远方的落日。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夜幕开始降临。萧琰转身,踏上停在不远处河边的一叶扁舟。他立于船头,向令狐司南挥了挥手,随后便命船夫启航。
扁舟缓缓驶离岸边,令狐司南的身影逐渐变得模糊。萧琰望着岸边越来越远的长亭,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从踏上这艘扁舟的那一刻起,他便要独自面对江湖的风风雨雨。此番出行,他身负寻找失传已久的“玄铁剑法”的重任,据说这剑法威力无穷,若能找到,或许能在即将到来的江湖大战中起到关键作用。
船行至江心,月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粼粼波光。萧琰推开船舱的窗户,任微风拂面。他取出怀中的折扇,轻轻打开,扇面上绘着一幅山水图,那是他多年前与令狐司南一同游历黄山时,一位老画师所赠。如今物是人非,想到此处,他不禁轻轻叹了口气。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岸边传来,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萧琰心中一紧,连忙探头向岸边望去,只见一队人马手持火把,正沿着河岸疾驰而来。看他们的装束,不像是寻常百姓,倒像是某一门派的弟子。萧琰眉头微皱,不知这队人马深夜疾驰,所为何事。
就在这时,船夫突然发出一声惊呼,萧琰循声望去,只见前方水面上突然出现了几艘快船,快船之上站满了黑衣蒙面人,手中皆持利刃,正朝着他们的扁舟疾驰而来。
“不好!是魔教中人!”萧琰心中一沉,他曾与魔教中人交手多次,对他们的行事风格颇为了解。这些黑衣蒙面人行动迅速,出手狠辣,显然是早有预谋。
船夫吓得脸色苍白,双手不停地颤抖,想要调转船头逃离,却被萧琰喝止:“莫慌!你只需稳住船身,剩下的交给我。”说罢,萧琰身形一闪,跃至船头,手中折扇收起,露出里面藏着的一柄细剑。这柄细剑名为“青锋”,乃是用千年寒铁打造而成,锋利无比。
转眼间,黑衣蒙面人的快船便已靠近。为首的一名蒙面人一声令下,数名黑衣人手持长刀,纵身跃向萧琰的扁舟。萧琰眼神一凛,手持青锋剑,迎面而上。
只听“叮”的一声脆响,萧琰的青锋剑与一名黑衣人的长刀相撞,火花四溅。那名黑衣人只觉一股巨大的力量从刀身传来,手臂发麻,长刀险些脱手。他心中大惊,没想到眼前这个看似文弱的书生,竟然有如此深厚的内力。
萧琰趁势反击,青锋剑如一道青色闪电,直刺那名黑衣人的咽喉。那名黑衣人连忙侧身躲避,却还是被剑刃划伤了肩膀,鲜血瞬间染红了衣衫。
其他黑衣人见同伴受伤,纷纷挥舞着利刃围攻上来。萧琰临危不乱,青锋剑在他手中舞得密不透风,时而格挡,时而进攻,每一剑都直指黑衣人的要害。他的剑法灵动飘逸,兼具刚柔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