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谋局于内展望诸般三(2 / 2)

紧接着亦力八里也没能保住,这下可好,元鞑子瞅准机会,从漠北卷土重来,时不时就闯入关内烧杀劫掠一番,搞得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更要命的是,如今这至关重要的产马地,已落入了闯贼李自成之手,没了优良战马的源源不断供应。

明军的战斗力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天不如一天,在战场上愈显得力不从心,仿若落日余晖,渐趋黯淡。

朱有建对着舆图研究了好一阵子,困意渐渐如潮水般漫了上来,他疲惫地挥了挥手,示意王承恩退下。

自己则趿拉着鞋,慢悠悠地走向龙榻,准备小憩一番,仿若困倦的旅人寻求休憩之所。

王承恩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唤来自己的干儿子,细细叮嘱一番,让他好生守着皇帝,千万别出什么岔子,仿若忠诚的卫士守护君王。

随后,自己便匆匆忙忙地转身离去,他心里清楚,还有堆积如山的奏折在等着他处理,况且皇帝交代的那些事儿,桩桩件件都耽误不得,必须得抓紧时间落实,仿若忙碌的陀螺,不停旋转。

这一觉,朱有建睡得昏天黑地,直到天边的晚霞渐渐褪去,夜幕如一块巨大的黑色绸缎,缓缓笼罩大地,他才悠悠转醒。

醒来后,他慵懒地伸了个懒腰,唤人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肉羹汤,“呼噜呼噜”

几下就喝了个底朝天,又顺手拿起桌上的小酒壶,给自己斟了几杯度数不高的小酒。

这酒入口绵柔,对于他这样平日里酒量就只有一瓶啤酒的人来说,正合适不过。

朱有建本就没有抽烟的习惯,如此吃喝一番,倒也没觉出什么不适。

说来也怪,经过这一整天无所事事的“躺平”

时光,他心底对于那或许不久之后就会降临的死亡,竟也变得不怎么在意了。

仿佛生死之事已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仿若脱生死的仙人。

饭后,朱有建起身溜达消食,他也没走远,就在御书房的功能区慢悠悠地转了几圈。

消食完毕,王承恩抱着一摞奏折匆匆走进来,朱有建瞧了一眼那厚厚的奏折,撇了撇嘴,索性直接扭过头去,看都不看一眼。

为啥?

只因他大字不识几个,看这些奏折纯粹是白费眼力。

他暗自琢磨着,若是能侥幸活到下个月,非得搞出一套简化字不可。

先在这皇宫大内推行开来,立下严苛的规矩,有道是“宫内好细腰,宫外饿死多”

,到时候,宫内之人都用简化字,宫外之人自然会跟风效仿。

根本不用费神费力地去打那些嘴仗推广,省心又省力,仿若远见卓识的改革者。

戌时末,夜色愈深沉,朱有建站在殿内,呵欠连天,困意如汹涌的波涛,再度滚滚袭来。

说起来也是稀奇,昨晚他睡得香甜无比,下午又舒舒服服地盹了一个午时,可这会儿,眼皮却像被灌了铅似的,直往下耷拉,困得不行。

他这睡眠质量,当真是好得没话说,全然将那风雨飘摇、宛如一艘破船的大明江山抛诸脑后,真就能心安理得地倒头睡去。

根本不管宫外那些大臣、勋爵们都忙得晕头转向、近乎抓狂的事儿,仿若置身事外的闲人。

窗外,夜色如墨,浓稠得化不开,宫灯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那昏黄的光影在殿内晃荡不定,仿若这深宫内的诡谲局势,变幻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仿若神秘的棋局。

朱有建趿拉着鞋,慢悠悠地晃到床边,一头栽倒在锦被之上,不一会儿,呼吸便均匀绵长起来,进入了梦乡,仿若进入宁静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