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交感乾德针锋相对三(2 / 2)

格提拔为左副都御史,他却一反众人想象,鲜少在朝会中高谈阔论——在他心中,每一句话都必须以事实为根基,绝不容许虚妄之言从口中流出。

二月末,李自成大军踏入山西的消息传来,施邦曜心急如焚,当即向兵部建言,力主即刻传檄天下,召集勤王之师。

然而,兵部尚书张缙彦却以“未得圣谕”

为由,推诿拖延,错失了最佳时机,致使局势一不可收拾。

平日里,他在地方任职时政绩卓着,最厌恶那些空谈治国理想,却毫无实干能力的人。

此刻,他与都察院御史们当街对峙,双方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与治国理念激烈交锋,仿佛水火相激,一触即燃。

施邦曜目光如炬,看着眼前这些只会滔滔不绝却拿不出实际举措的御史们,心中已然燃起了要以理服人的斗志。

昨日都察院内喧闹如鼎沸,弹劾奏疏纷飞似雪片,争论声浪几乎掀翻飞檐。

施邦曜抱臂斜倚廊柱,冷眼看着同僚们群情激愤,眼底翻涌着洞悉一切的幽光。

待声浪稍歇,他便如暗夜游隼悄然行动,暗中联络凌义渠、刘理顺等阳明学派的同门。

几人于密室中彻夜长谈,烛火明明灭灭间,定下计策:

布下暗桩紧盯都察院动向,一旦察觉异动,即刻率众拦截。

谁料御史们竟剑走偏锋。

施邦曜原算准他们会取捷径出城串联,早早在要道布下天罗地网。

却不想这群人另辟蹊径,偏选绕远的安定门出城,专挑眼线薄弱处穿行。

等他接到密报时,御史们的车马已快逼近西苑。

施邦曜当机立断,率众策马狂奔,马蹄踏碎晨雾,终于在西苑门前堪堪截住去路。

望着对面喘着粗气却仍神色倨傲的御史,他心头微沉——

这场暗流涌动的博弈,远比预想中更为波谲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