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o章 辽河军情一路向北一(2 / 2)

百八十里!”

重工院的大匠们围着炮管反复检查,语气里满是自豪,

“这射程足够远程攻击了,不用临城、不用围城,在百里外就能轰开敌营!”

海风掠过炮管,出低沉的嗡鸣。

游击军们围着轨道车啧啧称奇,看着士兵们将弹药、粮草源源不断送进车厢,蒸汽机车的白汽与远处的海浪连成一片。

方正化望着延伸向内陆的轨道,又望向盛京的方向,嘴角扬起笑意——

有了这“移动炮台”

,关外的硬仗,终于有了十足的底气。

这些纸上的数据与猜测,终究得靠方正化在战场上实打实验证。

重工院的大匠们没跟着来——

圣主早有交代,战斗人员与研究人员必须分开,

“打仗是生死较量,不是实验室试错”

因此战士们不仅要练枪法、拼杀,还得学简单医疗:

清创、缝合、骨折固定,个个都得会两手,毕竟“不能自救的战士不是好战士”

连操炮手都得额外加课,不仅要会填弹开炮,还得懂炮管保养、零件替换,甚至被要求学养马——

万一机车出故障,战马就是最后的机动保障。

轨车操作者的担子更重:

既要熟练操控蒸汽机车,还得会检修轨道、加固道床,机车的阀门、齿轮出小毛病也得能上手修理。

此外,了望预警不能少,火炮、连珠铳的使用更是基础课,简直成了“全能战士”

培养营。

可各单位没人觉得这些要求苛刻,反倒觉得“本就该如此”

御马监卫休整期间,士兵们从早到晚连轴转:

上午练格斗、操炮,下午学包扎、修器械,晚上还得跟着文书认草药、记地形,连缝补衣物、搭建临时庇护所这些生活技能都练得炉火纯青。

“快应队”

更是憋着一股劲,几乎和御马监卫形成了暗中竞争。

他们大多是江湖子弟,底子不如监卫扎实,便加倍勤奋:

白天跟着学技能,晚上点着油灯苦识字——

要是连“野外生存手册”

上的“避蛇穴、辨水源”

都看不懂,哪敢深入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