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o1章 科技创新理论方向三(2 / 2)

p>

“要是血管出现大面积堵塞,没必要费劲修复,直接把堵塞的那段前后截断,用我们做的脉络管路接上去改道,血流不就通了?”

还次提出“生物胶”

的概念,认为可以从动物的蹄筋、鱼鳔里提取成分,熬制成能和人体组织贴合的胶,用它实现血管的无缝接续,比针线缝合更安全。

物理科的不少大员听说器械科的构想后,都主动找上门交流,纷纷给予肯定——

他们拿着力学计算数据分析,认为铝钢管路的抗压性、生物胶的贴合度都有理论支撑,这些技术完全有可能实现。

甚至有人受此启,已经在同步研究骨头关节膜片的替代方案,采用的是从动物组织里提取细胞的生物培养技术。

这事还引来了农科研究员主动加入,他们熟悉各类营养液配比,专门调配出能让骨膜细胞快生长的生物适配营养液,目前针对兔子、山羊的骨膜培养实验已经在无菌工坊里启动,每天都有人盯着记录生长变化情况。

作为这一切技术连锁反应的“起人”

,朱有建反倒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他最初不过是想给士兵们弄一块更抗揍、更轻便的排盾,如今防住歼城炮的簧片波浪板是做出来了;

却意外催生出重工领域的船用板材、建工领域的道床材料、医科领域的防护板材,这展方向拐了好几个弯,完全出了他的预期,让他对着满桌的技术报告,都不知该说“没想到”

还是“太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