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派去的将领要么被掣肘,要么指挥失误,胜仗没打几场,失地倒丢了不少。
一边是内战压不下去,乱军越打越多;
一边是外战赢不了,后金步步紧逼。
朝廷的根子早就溃烂了——
国库空了,官员贪了,百姓反了,军队散了。
到最后,崇祯帝走投无路,自缢在煤山,大明两百多年的江山,就这么彻底玩完了。
如今南方局势乱糟糟的,朱有建却一副“不管事”
的模样——
先前见朝堂官员总觉得治国容易,动辄对朝政指手画脚,他索性撂了话:
“既然你们觉得简单,那这治国的事,就交给你们操作,朕不掺和。”
话一出口,朝堂上倒安静了几分,可南方的暗流,却越汹涌。
南方官商之所以敢明目张胆地串联,根子其实很简单:
朝廷早有风声,要把沿海各省的地主往湖广地区置换,如今更是开始调兵遣将,这明摆着是要动真格,用武装力量强制推行。
这下可戳中了南方官商的痛处——
他们的田产、商铺全在沿海,一旦置换,家底就要折损大半,自然要拧成一股绳反抗。
他们也琢磨出了应对的法子:
先是攥紧“漕粮”
和“税银”
。
南方本就富庶,漕粮和税银向来是朝廷的重要财源,只要他们自己不短缺上供,朝廷就算想动手,也少了“地方抗命、拖欠粮银”
的明面上理由,总不能凭空兵。
其次是“软抵抗”
。
朝廷来的文书,他们一概不回应,既不拒绝也不执行,就这么晾着;
朝廷派来的官员,他们也有办法——
要么摆酒设宴拉拢,许以好处让对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要么就找各种借口拖延,一会儿说“地方事务繁杂,需慢慢商议”
,一会儿又说“百姓情绪不稳,恐生乱子”
,总之就是拖着,看朝廷下一步怎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