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研究灯泡时,肯定试过各种各样的灯丝材料,有的材料通电后不出白光,反倒冒出红光、蓝光、金光;
有的虽然亮得时间短,却能在瞬间迸出耀眼的光斑。
他们没盯着“持久光”
死磕,反倒琢磨着把这“短暂的彩光”
利用起来,再结合蒸汽控制的开关,就捣鼓出了这“电子烟花”
——
说穿了,不过是把失败的实验成果,歪打正着地用在了别处,倒成了旁人眼里“离谱”
的惊喜。
大明的电灯能比原历史更快冒头,说到底是沾了朱有建的光——
他早早就提过“真空”
和“钨丝”
这两个关键,算是指了条明路。
可道理好说,实操却难:
那会儿的钨矿不仅难辨认,看着跟普通石头没两样,好不容易找到矿,想把钨做成细灯丝更是难上加难,最后还是靠着玻璃丝拉丝的手艺,才勉强让灯丝稳定下来,算是迈过了最难的一关。
而电灯研究里冒出来的“电子烟花”
,压根不是什么必然成果,纯属李雷闪的“无心插柳”
。
这小子先前犯了错,被皇帝惩戒后,总想找机会改变自己“毛躁”
的形象,刚好瞧见朱徽媤她们一群小姑娘围着看新鲜,就琢磨着用研究电灯剩下的材料变戏法——
把试过的各色灯丝拆下来,通上电,看它们迸出不同颜色的光,再学着铜线研究室里控制电流的法子,让光斑忽明忽暗、炸开成花,竟真让他捣鼓出了些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