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从砖瓦到造船,各有各的独门绝活。
朱有建见了,特意下旨鼓励:
“匠户制把人捆在固定差事上,太局限了。
不如让匠户家庭往‘家族专科’走,谁家擅长造屋,就专研营造;
谁家精于打铁,就深耕冶铸。”
为了让工匠们无后顾之忧,他还承诺:
“只要技艺能撑起一方产业,就能脱离底层生活,建工会划公田奉养全家。”
这话一出,不仅工匠们干劲十足,还让朱有建动了“功勋田”
的心思——
他改了初期的想法,打算把湖广、四川两地的肥沃土地拿出来,奖励给立了功的将士、工匠和官员,相关的章程细则,正让王承恩抓紧完善。
这边建工的事刚有眉目,山西辽州的代表已经风尘仆仆地进了兵部,一见到张缙彦,就将万民书恭敬地奉上,请求朝廷让他们回迁辽东卫所。
原来这群人不是普通百姓,是万历年间从辽东迁来的卫所军户后代——
他们的祖先曾屯驻在抚顺、沈阳、辽阳,一直到复州、金州一线,长甸、宽甸、永甸这些地方,都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
萨尔浒战役大败后,朝廷把他们集中安置在山西辽州,这一待就是三十多年。
“当年迁来的时候,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就说过,总有一天要迁回辽宁各卫去。”
为的老者抹了把眼泪,
“闯贼打山西的时候,咱们没逃,就算饿肚子也守着村落,就是怕走散了,将来回不去老家。
现在朝廷收复了辽东,咱们还倔强地活着,就盼着能再踩踩老家的土,守着祖先屯过的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