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石门,照在布满雕刻的石壁上,将那些古老的图案映得斑驳。
灭僵队的脚步声在空旷的宫殿里回荡,没人去深究这座大城的过往兴衰,眼下最重要的,仍是搜检隐患、搜罗物资,然后继续向南,将活僵的踪迹一点点肃清。
高棉国的景象与安南、占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两座大城完好保留,村镇也少见焚烧痕迹,几乎没有被战火吞噬的疮痍。
这与安南那些化为焦土的城池、占婆遍地的焚烧点相比,简直是两个极端。
灭僵队的成员们私下里忍不住反思:
面对强大到无法抗衡的敌人,究竟是该拼死反抗,还是选择另一种方式存续?
这个问题没人能说清,或许只有圣皇陛下才能给出答案。
朱有建还真能给出答案。
他曾在训话时明明白白说过:
“存人失地,比存地失人强百倍!
只要人还在,哪怕暂时丢了土地,终究有打回来的一天;
可若是人没了,再多土地也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守着废墟又有什么用?”
就像暹罗与南掌的过往。这片土地本不属于傣族人,原住民曾建立过强大的罗涡国。
但当年为了抵御崛起的缅甸各族,罗涡国死伤惨重,最终灭国。
残余的族人又建起罗弗国继续抗争,却被高棉国彻底剿灭。
而傣人正是沿着兰沧江从滇国南下,逐渐占据了南掌与暹罗的土地——
此时罗族早已消亡,这片土地的归属,自然与他们再无关系。
后来的各族显然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每当敌人势大难以抗衡,他们便选择远逃,最远的甚至渡海到了爪哇岛,建立起“马六甲王国”。
于他们而言,只要族人还在,血脉能延续,在哪扎根、叫什么国名,又有什么区别?
反抗与否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人”延续下去——
就像圣皇说的,只要人还在,希望就还在。
他们继续在吴哥城搜检,脚步似乎比之前更沉稳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