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先天(2 / 3)

叶辰面露难色,回答道:“前辈,实在抱歉,家师曾有交代,不可泄露他的名讳。

事实上,连我的父母都不知道我拜了一位师父。

家师是在我十二岁那年找到我,开始传授我武学的。”

叶辰自幼在青桑城生活,这一点很容易查证,因此他这般解释以避免引起怀疑。

木之行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唐突,连忙说道:“是我冒昧了。

像令师这样的高人,自然行踪飘忽,凡人难以追寻。

不该如此冒昧相问。”

虽然口头上说不再打听,但木之行还是试图从侧面挖掘更多信息。

毕竟,这样的武道高手难得一见,若能与之结缘,或许就是自己突破境界的契机。

木之行陷入沉思,他被困在后天境界已经多年。

对于每一个武者来说,突破到更高的境界都是毕生的追求。

然而,没有明师指点,仅凭个人摸索,想要突破谈何容易。

天武国自重建以来的八十年间,涌现了众多通脉境武者,其中不乏天资卓越之辈,成功跨入后天境界。

但若不计那些通过七星武府选拔进入大宗门的绝世天才,天武国八十年来从未出现过一位先天高手。

从后天到先天,这是一道几乎无法跨越的天堑。

若无宗门资源和明师指导,仅凭个人努力,突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木之行深知自己年事已高,想要进入大宗门已无可能。

他唯一的期望就是能遇到一位高人,哪怕只是得到一点指点,也能为他指明方向,不至于在修炼的道路上盲目摸索。

他并非奢望能达到先天境界,只是希望能看到努力的方向,不再迷茫。

叶辰对木之行的理解与渴望心生同情,答道:“家师如今只是个隐士,但他曾是宗门中人。”

木之行听了叶辰的话,心中涌起一股羡慕之情。

叶辰的师父不仅能舍弃宗门,还能自在遨游,其修为必然高深莫测。

木之行感叹道:“令师能弃宗门而出游,修为必然已至极高境界,或许已越先天也未可知。”

对于木之行来说,先天境界遥不可及。

没有宗门资源,武者独自突破至先天,几乎是天方夜谭。

至于先天之上的境界,更是遥不可及,只能在梦中幻想。

见木之行如此热切,叶辰明白,这位老者对自己所谓“师父”

的兴趣已深植心底。

日后的相处中,木之行必定会不断追问。

叶辰深知,单凭自己的三言两语,难以长久蒙混过关。

毕竟,木之行阅历丰富,不是轻易能被糊弄之辈。

于是,叶辰决定适当透露一些那位前辈大能残存记忆中的修武感悟。

这些记忆虽残缺不全,已无实际价值,但用来震慑旁人却绰绰有余。

想到这儿,叶辰缓缓说道:“我也不清楚师父的具体境界。

不过,他曾提及,武道可分为两大阶段。

他如今正专注于第二阶段的探索。”

木之行眼神一亮,急切地追问:“哦?是哪两个阶段?”

他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他知道,能听到这样的高人见解,是极为难得的机会。

秦紫怡同样被吸引了过来。

她睁大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叶辰,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叶辰沉稳地答道:“武道的精髓在于‘武’与‘道’的平衡。

‘武’代表肉体的锤炼,‘道’象征灵魂的升华。

师父常言,世间如苦海无边,修武者需以肉体为舟,灵魂为桨,方能在苦海中破浪前行。”

“若不锤炼肉身,舟体脆弱,遇风浪则倾覆;若不修养灵魂,动力不足,即便寿元将尽,也难以抵达彼岸。”

“从后天到先天的过渡,正是修武者从单纯锻炼肉体,转向修炼灵魂的关键时期。

后天阶段,我们专注于肉体的强化;而先天之后,灵魂的修炼则成为主流。”

“先天之后,竟是修灵魂!”

木之行先生身子一震,仿佛被雷击中,眼神瞬间锐利如剑,直刺苍穹。

他那枯瘦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膝盖,每一下都似在触摸着武道的真谛。

这些年他在后天境界徘徊,日复一日的修炼,却始终无法窥得先天的门径。

此刻,他才惊觉,自己竟一直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叶辰娓娓道来:“家师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