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76章 陈默同志是很好的选择(2 / 4)

选的最高标准。只是……”

    她略微停顿了一下,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为难。

    “符合专业要求的干部不少,但同时能满足如此高标准政治要求的,选择面确实不太宽。尤其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需要搭配,既要优势互补,又要团结协作……”

    她在试探,也在委婉地提出客观困难,想看看郑仪到底属意谁,或者说,到底有什么具体打算。

    郑仪看着她,忽然笑了笑:

    “孙部长,我知道你的难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尤其是这种开创性的局面,更需要有魄力、有担当、能打硬仗的干部冲上去。”

    他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压低了些,仿佛在分享一个重要的秘密。

    “我倒是想起一个人选,不知道组织部有没有考察过?”

    孙梅心中一凛,知道关键时刻来了。

    “秘书长您说。”

    “陈默同志。”

    郑仪语气平静地抛出了这个名字。

    “陈默?”

    孙梅迅速在脑海中调阅着关于这个年轻干部的信息。

    能力强,魄力足,郑仪的得力干将,在北河村事件和四海查处中立下大功,但……太年轻了,提拔速度太快,资历尚浅,而且一直在党委系统,缺乏大型企业直接管理经验。

    “秘书长,陈默同志确实非常优秀,能力突出,在北河村事件中表现出了很强的原则性和斗争精神。”

    孙梅斟酌着措辞,先肯定优点,然后才开始“但是”。

    “但是,他毕竟年轻,担任现职时间不长,缺乏大型企业,尤其是投资运营类企业的直接管理经验。城投集团资产规模巨大,业务复杂,让他直接担任董事长……会不会……步子迈得有点大?恐怕难以服众,也容易给他本人带来巨大压力。”

    她说的都是实情,也是组织部门在提拔干部时必然要考虑的因素。

    郑仪似乎早就料到她会这么说,脸上的笑容不变,语气却变得更加深沉:

    “孙部长的顾虑很有道理。按部就班地看,陈默同志确实还需要历练。”

    “但是,孙部长,非常之时,需用非常之人,需有非常之举。”

    他目光锐利地看着孙梅。

    “四海集团的教训就在眼前!我们不能等到干部什么都学会了、什么都经验丰富了再去解决问题!明州等不起,老百姓等不起!”

    “陈默同志虽然年轻,但他有几个不可多得的优点。”

    “第一,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北河村事件中,面对压力诱惑,毫不动摇,坚决维护市委决策,维护群众利益,经受住了考验!这是最宝贵的品质!”

    “第二,他熟悉四海集团的底细,了解其中的陷阱和雷区,由他来主导城投集团接收四海遗产,可以有效避免重蹈覆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他执行力强,魄力足,敢于碰硬,正是开拓新局面最需要的那种干部!”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