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15章 我毛遂自荐,愿意担任支部书记或班长(2 / 5)

sp;   几乎同时,省国资委副主任孙志强也举起了手:

    “我推荐赵颖同志担任班长。赵主任在纪委工作多年,原则性强,组织协调能力突出,是班长的合适人选。”

    两句话,一唱一和,精准到位。

    没有商量,没有讨论,两个核心职位就这样被锁定。

    郑仪看着这一幕,心头微震。

    这哪里是什么“推荐”,分明是早已达成默契的权力分配!

    张林代表地方派系,赵颖代表省直机关,两人分食了班级的最高话语权。

    而那些本该“民主”的程序,不过是走个过场。

    更耐人寻味的是,张林和赵颖一个来自地方,一个来自省直,看似互不相干的两个人,竟然配合得如此默契!

    是早有私交?

    还是某种更高层面的力量在背后协调?

    但郑仪不打算把这两个位置拱手相让,他郑仪从基层到机关,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天,靠的是敢打敢拼的闯劲和硬实力。

    徐省长刚刚才说过,要“放下职务身份的包袱”,要“敢于亮观点”。

    难道就因为这两人地位显赫,自己就要退缩?

    那他还来党校干什么?

    谈什么未来?

    于是他缓缓的举起了手。

    所有人都没想到,在张林和赵颖这样已经达成默契的情况下,竟然还有人敢站出来挑战。

    郑仪没有立刻开口,而是缓缓站起身,姿态沉稳而坚定。

    这个动作本身就有分量,当所有人都坐着的时候,站起来的人就自带气场。

    林教授眉头微挑,目光中闪过一丝意外和兴趣:

    \"郑仪同志,你有话说?\"

    郑仪点头,声音不高但足够清晰:

    \"林老师,各位同学。刚才听了两位同志的推荐,很受启发。\"

    他顿了顿,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包括前排那几位核心人物。

    \"但既然是推选,我想能否多几个候选人供大家选择?毕竟我们班人才济济,不同背景、不同经验的同志可能会有不同的管理风格,为班级带来更丰富的活力。\"

    这番话不卑不亢,既没否定张林和赵颖,又巧妙地打开了竞争空间。

    会议室里响起几声轻微的吸气声。

    前排,张林的背脊明显僵硬了一瞬,但很快恢复如常。

    省纪委的赵颖则转过头,第一次认真地打量郑仪,这个刚才被省长单独召见的年轻人。

    郑仪迎着这些目光,继续道:

    \"我毛遂自荐,愿意担任支部书记或班长,为同学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