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30章 有些话说出来是观点,不说出来,是智慧(3 / 4)

bsp; 而他郑仪,只需要在一旁静静观察。

    观察张林的处理方式、思维方式;

    观察他对农民诉求的真实态度;

    观察他对企业、对资本的真实立场;

    观察他如何在“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需要”之间寻找平衡点;

    这些细节,远比张林在公开场合的漂亮表态更能说明问题。

    “郑书记,你怎么看?”

    就在这时,张林温和的声音响起。

    郑仪抬起头,看到张林正微笑着看向自己,眼神中带着一丝询问和试探。

    显然,张林也对郑仪的沉默产生了好奇。

    郑仪合上笔记本,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略显无奈的笑容:

    “张市长,您是地方工作的老手,这方面经验丰富。我还是想多听听您的意见。”

    他故意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几位组员:

    “毕竟,我们今天模拟的是省里协调小组的角色,既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又要兼顾基层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这方面,我觉得张市长最有发言权。”

    这番话既给了张林面子,又把皮球踢了回去,同时还不着痕迹地提醒了“省里协调小组”这个角色定位。

    完美地维持了自己的中立姿态。

    张林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微微一笑,接过了话题:

    “那我就不客气了。”

    他拿起案例材料,声音沉稳有力:

    “这个案例的核心矛盾,表面上看起来是补偿标准问题,但实质上,是政府公信力问题。”

    “当年为了赶项目进度,压缩了征地程序,甚至可能存在口头承诺未兑现的情况。”

    “这导致村民对政府后续的任何承诺都持怀疑态度。”

    郑仪在心里暗暗点头。

    张林一眼就看穿了问题的本质。

    不愧是明州的常务副市长,处理这类问题确实是行家里手。

    “所以,我的建议是——”

    张林的手指在材料上轻轻点了点:

    “第一,承认历史错误。”

    “省里协调小组的第一份公告,就应该明确表态:当年征地过程中确实存在程序不规范、承诺未兑现的问题。”

    “这不是软弱,而是重建信任的第一步。”

    钱研究员眼睛一亮,显然对这个表态很满意。

    李国涛则微微皱眉,似乎觉得这个“承认错误”有些示弱。

    但张林马上接着说道:

    “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