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看看你真正的本事(2 / 2)

,不是新修了多少路、盖了多少楼,而是干部真正走下去了。”

“‘驻村接访’不是作秀,而是把矛盾化解在饭桌上、院子里。”

“有的领导说,这样太‘软’,显得政府没威信。

但事实上,当群众真的把干部当‘自己人’时,很多事根本不用‘压’,他们自己就能说服自己。”

郑仪微微点头。

这人是真的懂基层,而且说的全是干货,不唱高调。

然而,就在林鹤鸣刚坐下不久,教室里突然有人冷笑一声。

“林书记说得轻松,可如果群众就是不讲理,闹着要额补偿,你怎么办?靠讲感情能解决问题?”

说话的是个约莫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干部,戴着金丝眼镜,郑仪认出来,这是南州市经济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明,算是“经济路”

的年轻干将。

林鹤鸣没被激怒,只是平静地反问:

“陈主任,您接触过真正的‘不讲理群众’吗?”

陈明一愣:

“什么意思?”

“我是指,那种家里地被征了,补偿款却被层层克扣,闹到政府还被当成‘刁民’的群众。”

林鹤鸣语气不卑不亢。

“如果您见过,就会明白,他们不是不‘讲理’,而是没‘理’可讲。”

教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陈明脸色微变,似乎没想到林鹤鸣敢反驳他。

“那按你的逻辑,是不是群众只要闹一闹,政府就该无底线让步?”

“当然不是。”

林鹤鸣摇头。

“我的意思是,政策制定时就要堵住漏洞,别等到群众闹了才想着灭火。”

“如果一开始就公开透明,让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补偿谈判,哪会有那么多‘群体事件’?”

这句话暗讽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粗暴作风,台下不少基层干部忍不住小声赞同。

郑仪眯起眼。

林鹤鸣的言已经出了“稳妥回答”

的范畴,隐隐有些锋芒。

这在官场上……有点危险。

讨论课结束后,学员们陆续离开教室。

郑仪没有急着走,而是靠在后排座椅上,默默观察着人群。

他看到林鹤鸣收拾完笔记本,并没有像其他干部一样成群地离开,而是独自往走廊另一侧的党校图书馆走去。

郑仪等了片刻,起身不紧不慢地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