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快刀要配上刀鞘(1 / 2)

郑仪静静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心中暗自点头。

胆魄、思路、执行力,一样不缺。

最关键的是,贺铮身上那种对专业近乎执拗的坚持,与对腐败绝不妥协的态度,正是当前青峰县交通局最需要的品质。

但郑仪没有立刻表态,而是将一份材料推到贺铮面前:

“你看看这个。”

贺铮接过文件,快浏览。

这是一份关于青峰县交通局近三年重大项目的审计报告,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问题和疑点。

“问题比我想象的更严重。”

贺铮眉头紧锁。

“尤其是这几条扶贫公路,招投标和验收明显有问题。”

“如果让你来整顿,你需要多长时间?”

贺铮沉思片刻,抬头直视郑仪:

“三个月,我能把局里的人事理顺;半年,能让主要项目走上正轨;一年,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监督机制。”

“但前提是——”

他目光灼灼:

“县委必须给我绝对支持!

不管查到哪一级,不管牵扯到谁,都不能半途而废!”

郑仪嘴角微微上扬:

“这个支持,我给你。

下周的常委会,我会提名你担任交通局局长。

你有两天时间准备一份详细的整顿方案。”

贺铮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

“方案我已经有腹稿,明天就能交上来。”

郑仪目光严肃:

“记住,你的任务不只是修路架桥。

我要的是一个廉洁高效、能真正服务百姓的交通局。”

贺铮挺直腰板:

“明白。”

待贺铮离开后,高琳走了进来:

“郑书记,贺铮这个人会不会太锋芒毕露了?交通局那潭水太深,我怕他”

“要的就是这股锐气,不过确实要找个人帮着他,让政研室的沈主任过来一趟。”

“是,书记。”

几分钟后,轻而稳的敲门声响起。

“请进。”

进来的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沈文瀚。

穿着得体的深色夹克,金丝眼镜后的眼神温和而内敛,嘴角习惯性地带着一丝谦逊的笑意。

他是县委政研室的副主任,在青峰县委大院扎根近十年,从办事员一步步走上来。

在青峰县这个“水深”

的地方,能混到中层实职位置且口碑不差,足见其处事圆融、洞察世情的能力。

“郑书记,您找我?”

沈文瀚的声音带着政研干部特有的清晰和稳重。

“坐。”

郑仪指了指刚才贺铮坐过的椅子。

沈文瀚依言坐下,腰背自然挺直,双手放在膝上,姿态恭敬却不显拘谨,目光安静地落在郑仪身上,等待着指示。

“刚才贺铮同志来过。”

郑仪开门见山。

“下周常委会,我提名他任交通局局长。”

沈文瀚眼神微动,没有惊讶,只是流露出一种“果然如此”

的了然,轻轻颔:

“贺铮同志年轻有为,专业扎实,是破局交通口的锐利人选。”

“锐利是锐利,可太锋利了,就容易折,或者伤及自身。

交通局那潭水,有多浑,有多深,你心里有数。”

沈文瀚的表情严肃起来:

“是,书记。

马红军的案子只是冰山一角,盘根错节多年,利益链复杂,阻力极大。

贺铮同志从省厅下来,冲劲十足,但恐怕对青峰县复杂的人情世故、水面下的规则,了解不够深透。”

“所以,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帮他掌舵。”

郑仪的目光锁定沈文瀚。

“文瀚,你在县委这么多年,方方面面都熟,情况看得透,人脉理得清,更重要的是,懂分寸,知进退。”

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

“你去交通局,挂个党组成员、副局长,名义上协助贺铮同志工作。

重点是帮他梳理清楚那些水面下的暗礁、盘根错节的关系,关键时刻提醒他绕开陷阱,掌握好处理问题的火候。

不要替他做主,但要把背景、要害、潜在的冲突点,及时、清晰地告诉他。”

沈文瀚立刻明白了自己的角色:润滑剂、导航员、翻译官。

不是去分权,而是去确保贺铮这把利刃,能劈开荆棘,又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