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党校的要求明州市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林(2 / 3)

“同志们!

你们是江东未来展的希望所在!

是省委精心挑选的‘种子’!”

“省委对你们寄予厚望!

江东六千多万人民群众对你们充满期待!”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宏阔的使命感:

“希望三个月后,当大家离开党校时,带走的不仅是一张结业证,更是一次思想的蜕变、能力的跃升!

是一种‘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更强担当!

是一种应对复杂局面、驾驭展大局的更大自信!”

“希望大家珍惜时光,潜心学习,深入研讨,真正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以实际行动,向组织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我的话完了。”

没有慷慨激昂的呼号,没有故作姿态的渲染。

只有平静的陈述,精准的剖析,深沉的嘱托,和那份沉甸甸、不容置疑的期望。

徐志鸿微微颔。

“哗——!”

掌声如同积蓄已久的潮水,瞬间爆!

不再是刚才入场时那种克制的、整齐划一的掌声。

而是自内心的、带着震撼与激情的轰鸣!

它回荡在巨大的阶梯教室,冲击着高高的穹顶,震得人心神激荡!

郑仪用力地鼓着掌,掌心烫。

徐省长讲话结束,掌声经久不息,在肃穆的礼堂中回荡,余韵未消。

掌声落下,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陈向华同志走上言席。

陈校长先代表了校方对徐省长的莅临指导和重要指示表达了衷心感谢,语气沉稳有力。

随后,他简要介绍了本期中青班的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和纪律要求,核心内容仍是围绕徐省长强调的“沉心学习、锤炼党性、提升能力”

展开。

他的言条理清晰,目标明确,言语中透着学者出身的严谨和对党校职责的深刻理解。

时间控制得很好,不到十五分钟便结束。

紧接着,主持人宣布学员代表言。

在一片注视下,明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林稳步走上主席台。

张林五十岁上下,鬓角微霜,面容严肃刻板,正是前排那位气场沉稳的地方大员。

他调整了一下话筒高度,声音透过音响传出,低沉而带着地方官员特有的沉稳力度:

“尊敬的徐省长,各位领导,各位同学”

郑仪注意到,张林的言稿显然是精心准备的,但语言并不华丽。

他从自身工作经历谈起,讲到基层治理中的困惑,讲到转型升级的阵痛,讲到对这次学习机会的珍惜。

他的措辞平实却有力,字里行间透着实干家的务实和决心。

最难得的是,他全程脱稿,眼神坚定地与台下交流,展现出丰富的公开讲话经验。

“我们必将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研讨交流,以最严格的纪律要求自己,不负省委重托,不负群众期待!”

掌声再次响起,虽不如徐省长讲话后那般热烈,却也是真诚而尊敬的。

郑仪轻轻鼓掌,目光掠过前排就坐的徐省长。

省长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表情平静如水,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这样的场景他见得太多,一位位干部在他面前表态、承诺、宣誓,最终能真正践行的,又有几人?

明州!

这两个字在郑仪脑中炸开,带着冰冷的电光。

他不久前才参与过省委对明州市的专项调研!

那位仓促“暴雷”

落马的市长,郑仪记得清清楚楚。

一个年近退休、性格温和甚至有些软弱的技术型干部,更像是在明州错综复杂的利益泥潭中被精准点名的牺牲品!

真正的问题根源,在那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和上一任领导的做出的错误方向。

现在,张林出现在这里,在这个规格极高的中青班,成为学员代表言……

这信号,太清晰了!

他即将临危受命,重返明州,接掌那艘刚刚经历剧烈颠簸、舱底可能还在渗水的巨轮!

但他张林,究竟是谁的棋子?

郑仪心中迅闪过一个冰冷而尖锐的疑问:

他是省委眼中力挽狂澜的“破局者”

?肩负着刮骨疗毒、重塑明州的重任?

还是……他本身就是那盘根错节势力的一部分?

甚至,他就是上一任市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