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高支书实在是高(2 / 3)

研讨的核心就是思想交锋。”

“但交锋不等于争吵,更不等于扣帽子。”

“我的态度是:鼓励摆事实、讲数据、提案例。

无论是分享经验还是剖析问题,都要有依据,讲逻辑。”

郑仪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

“研讨要有深度,就要允许不同声音,但前提是理性、建设性。

我们班委,特别是赵班长和我,会把握这个原则。”

“如果有人试图人身攻击,或者偏离主题搞空谈、扣帽子,我会及时制止。”

这番话掷地有声,清晰地划定了边界。

既保障了思想交锋的空间,又堵死了情绪化争吵的路。

李国涛听得连连点头:

“对!

就事论事!

摆事实讲道理!

支书这规矩立得好!”

张林眼中最后一丝审视也消散了,换上一种真切的欣赏:

“郑书记考虑得很周全。

既坚持了原则,又维护了氛围。

有你在前面掌舵,我们这个组的讨论,肯定能开出水平来。”

他抬手看了看表:

“时间不早了,先去吃饭。

下午就看郑书记的了。”

看着张林离去的背影,李国涛凑近郑仪,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佩服:

“高!

支书!

实在是高!

你这几下,轻描淡写就把张副市长给‘安抚’住了,还堵了他的嘴,让他挑不出毛病!

佩服!”

他竖起大拇指。

郑仪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

党校的食堂里,无形的等级依然存在。

靠窗的几张圆桌,视野开阔,位置相对独立,此刻坐着的正是张林、赵颖、孙志强、王哲等核心圈子的成员。

他们一边用餐,一边低声交谈,气氛融洽而私密。

更多的学员则散落在靠里的普通方桌区。

郑仪打好饭菜,正要和李国涛找位置坐下。

“郑书记!”

一个带着浓重地方口音的男声响起。

郑仪循声望去,是刚才被选为生活委员的那位相对边缘的地级市副市长,姓刘,叫刘建华。

他约莫五十岁,皮肤黝黑粗糙,像是常年风吹日晒留下的印记,穿着洗得白的夹克,脸上带着朴实的笑容,此刻正有些局促地站在不远处。

“刘市长?”

郑仪停下脚步。

“郑书记,打扰了。”

刘建华搓了搓手,笑容有些拘谨。

“想跟您……商量个事儿。”

“您说。”

“是这样……”

刘建华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

“我有个老毛病,胃不太好,有点溃疡。

这食堂的饭菜吧,很卫生,就是油水少,我这胃啊,有点受不住。

能不能……能不能申请中午去外面买点吃的?就中午,早饭晚饭我都在食堂吃!

绝不给组织添麻烦!”

他说得小心翼翼,眼神里带着恳求和一丝不安,生怕这个小小的请求会被当成“搞特殊化”

“破坏纪律”

郑仪心中了然。

党校伙食清淡是出了名的,对于习惯了地方上应酬油腻、或者本身有肠胃病的人,确实是个考验。

“您别担心,刘市长。”

郑仪语气温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要求很合理。”

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的赵颖那桌。

“这样,待会儿我跟赵班长沟通一下。

您按校规写好书面申请,说明情况,提出具体请求。

我这边签个意见,赵班长那边应该会特批。

就是外出要严格按程序报备登记,您看行吗?”

“行!

太行了!

谢谢郑书记!

谢谢!”

刘建华脸上顿时笑开了花,连声道谢。

李国涛在旁边咂咂嘴:

“我说老刘,你这身子骨是该补补了!

你看我,天天吃这些清汤寡水,照样腰围见长!”

他拍了拍自己的肚子,引来旁边几桌善意的轻笑。

郑仪也笑着点点头:

“那好,刘市长您先吃饭。

这事包在我身上。”

看着刘建华千恩万谢地离开,李国涛凑近郑仪,声音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