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我希望能有机会破格担任市委副书记(1 / 3)

初冬的寒意似乎一夜之间变得浓重起来。

关于市委秘书长郑仪的种种“议论”

,如同贴着地面悄然蔓延的霜气,无声无息地浸润了明州官场的各个角落。

这些“议论”

听起来似乎都“有据可查”

,又都巧妙地避开了实质问题,专攻“作风”

和“人设”

有人说他“年轻气盛,目无尊长”

,在老干部慰问活动中“顶撞”

德高望重的老领导,缺乏对革命前辈的基本尊重。

有人说他“任人唯亲,搞小圈子”

,力排众议提拔毫无经验的亲信陈默执掌数百亿资产的城投集团,质疑其用人公心。

还有人隐隐约约地暗示,他“背景复杂”

,“在省里就有争议”

,能空降明州担任要职“并非全靠能力”

,甚至影射其与某些“上面”

的势力牵扯过深。

这些流言蜚语,看似不起眼,却精准地刺向一个年轻干部最容易被攻击的软肋——资历、人脉、以及那说不清道不明的“背景”

它们不寻求一击致命,而是试图慢慢侵蚀郑仪的威信,离间他与邹侠、与其他常委的关系,尤其是在那些本就对他快崛起心存疑虑或嫉妒的中下层干部心中,种下怀疑的种子。

市委大院里的气氛,明显变得有些微妙。

一些平时见面热情打招呼的干部,开始变得目光闪烁,言语谨慎。

一些原本顺畅的协调工作,莫名出现了拖延和推诿。

就连郑仪的秘书周扬,都隐约感觉到,去一些部门办事时,对方的态度似乎不如以往那么“痛快”

了。

风暴的中心,郑仪的办公室,却异乎寻常地平静。

他依旧按部就班地处理着文件,主持着会议,听取着汇报,脸上看不出任何情绪波动。

仿佛那些围绕着他的暗流与窃窃私语,都与他无关。

然而,有一个人,却在这股“倒郑”

的暗流中,显得有些……按捺不住的兴奋。

市长张林。

最近他可谓是春风得意。

四海集团的烂摊子在他的“英明领导”

下,处置得“井井有条”

城投集团虽然被郑仪牢牢把控,但名义上毕竟是在市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陈默对他这个市长也是“尊重有加”

,这让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体现。

更重要的是,郑仪突然陷入舆论漩涡,这在他看来,简直是无心插柳的天赐良机!

张林心里甚至生出一种隐秘的快意。

他仿佛看到,郑仪的光环正在褪色,影响力正在减弱。

而他张林,这位根基深厚、熟悉市情、懂得“规矩”

的“老明州”

,其重要性正在凸显。

邹书记也好,省里的领导也罢,最终还是会现,要想稳住明州的局面,还得靠他张林这样的人!

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了他的行为上。

一次关于明年重点项目安排的市长办公会上,当讨论到几个由城投集团主导的重大民生工程时,张林的语气明显带上了几分“指导”

和“纠正”

的意味。

“陈默啊,你们城投集团的想法是好的,魄力也足。

但是不是有点……太理想化了?”

张林靠在椅背上,手指敲着桌面,摆出一副老成持重的姿态。

“这几个片区改造,涉及面太广,拆迁量巨大,资金压力可不是开玩笑的。

我看啊,还是要稳妥一点,分步实施,先易后难嘛。”

陈默刚要解释,张林却不耐烦地摆摆手。

“好了好了,你的困难我知道。

但政府工作,讲究的是均衡和可持续。

不能为了追求度,忽略了稳定和风险嘛!”

他看向与会的其他副市长和部门负责人,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

“这件事,我的意见是,暂时放一放。

优先保障那些已经签约、影响更大的招商引资项目!

那才是拉动gdp、提升形象的关键!”

这与郑仪之前强调的“民生优先”

、“城市更新”

的思路,几乎是背道而驰。

陈默的脸色变了变,但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当场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