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天空飘起了细碎的雪花,给明州这座北方城市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
市委大院里比往日清静了许多,不少干部已经提前开始安排休假,准备过年。
郑仪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进。”
郑仪放下手中的一份年终总结报告,抬头看向门口。
周扬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秘书长,这是组织部送来的明年换届工作初步摸底情况的汇总,孙部长请您过目。”
“放这儿吧。”
郑仪指了指桌面。
周扬放下文件夹,却没有立刻离开,他看了看窗外飘落的雪花,轻声提醒:
“秘书长,雪好像下大了,您下午去省委党校参加那个理论研讨会,要不要把时间稍微提前一点?怕路上不好走。”
郑仪闻言,也转头看向窗外。
雪花纷纷扬扬,确实比刚才密集了些。
他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
“不用,按原计划。
这种天气,路上反而不会太堵。”
“好的。”
周扬点头,准备退出去。
“周扬。”
郑仪忽然叫住他。
“你准备一下,下午跟我一起去。”
周扬愣了一下。
省委党校的理论研讨会,规格不低,但通常是领导独自参加,秘书一般是在外面等候。
秘书长特意点名让他跟着进去?
“是,秘书长。”
周扬没有多问,立刻应承下来。
他心里明白,秘书长让他跟着,绝不仅仅是充当跟班那么简单。
很可能……与下午将会出现在会场的某个人有关。
下午两点半,黑色的奥迪a6碾过已经开始积雪的路面,平稳地驶向位于城西的省委党校。
车内,郑仪闭目养神。
车子驶入省委党校庄严肃穆的大门,在一栋苏式风格的办公楼前停下。
研讨会的地点安排在二楼的阶梯教室。
郑仪和周扬下车,踩着薄薄的积雪,走进大楼。
楼道里暖气很足,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
已经有不少来自省市各单位的领导干部到了,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寒暄。
郑仪的出现,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近段时间,郑仪在明州乃至全省的“知名度”
和“分量”
,已然不同往日。
许多人主动上前打招呼,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恭敬和讨好。
郑仪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一一颔回应,脚步却并未停留,径直走向阶梯教室。
周扬紧跟在他身后,目光快扫过人群。
他在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果然,在教室靠窗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他看到了刘卫东。
刘卫东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正看得入神,仿佛周围的喧嚣都与他无关。
他今天穿了一件半旧的深灰色夹克,看上去更加低调朴素。
郑仪也看到了刘卫东。
他没有立刻走过去,而是先和几位熟悉的厅级干部简单聊了几句,然后才仿佛不经意般,朝着那个角落踱步过去。
“刘书记,这么早就到了?”
郑仪的声音温和,打破了刘卫东周围的宁静。
刘卫东仿佛刚从书中的世界被唤醒,他抬起头,看到郑仪,脸上立刻浮现出那种惯有的、让人如沐春风的温和笑容。
“郑秘书长?你也来了?是啊,年纪大了,习惯早点到,找个清静地方看看书。”
他合上书,书的封面是《资治通鉴》(第二十卷)。
郑仪的目光在那本书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自然地在对面的空位上坐下。
“刘书记真是好学不倦,让人佩服。”
郑仪笑道。
“哪里哪里,消磨时间而已。”
刘卫东摆摆手,语气谦和。
“倒是郑秘书长你,年轻有为,最近明州在你的主导下,气象一新,省委都高度肯定,我们这些老家伙,是既欣慰又惭愧啊。”
他这话说得极其圆滑,既捧了郑仪,又巧妙地把自己放在了“老家伙”
、“旁观者”
的位置上。
郑仪心中冷笑,脸上却笑容不变。
“刘书记过奖了。
明州能有今天的局面,离不开邹书记的掌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