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忠义之士何其多(1 / 2)

怎么形容呢,那个郎官应该真的就是死板的人,赵汝鉴的家人说现在上哪儿一下子给你拉三千民夫来。

那郎官直接表示除了守船的二百兵,其他数百兵都可以下船来拉。

你们州里就负责拉两千民夫来好了。

要说不讲理吧,他好像有点讲理。

要说讲理吧,这厮也太固执了。

行,我帮你叫人,你看三千人能不能把船拉出来。

张巡嘱咐了一句张喜,让他招呼现在冬闲的老乡来,一人给二百钱一天,就负责拉船。

绳索什么的,叫赵汝鉴出。

年前他为官军筹备物资,张巡不信他没有留余量下来。

要不是刘师勇的面子,张巡才不花这个钱,费这个心呢。

走了走了,这种事不需要张巡亲自在场盯着。

张巡还得回家暗中找两个可信的人,去盯紧着赵汝鉴、姚訔、陈炤他们呢。

伯颜已经打到了安庆,建康之外的主要重镇都已经丧失。

大概率宋蒙两军会战的地点就在建康上游某地,可能是丁家洲,也可能不是。

守卫建康的乃是赵淮的兄长赵缙,作为先宰相赵葵的从子,赵缙应该是忠心于带宋的吧。

那大概率不会掐宋军的后路。

润州知州洪起畏是贾似道的好学生,跟着贾似道去打仗,应该也不至于出卖贾似道。

常州嘛……

至少要等伯颜到奔牛吧,到了奔牛,张巡就出城三十里去迎降。

对了,马雍的军队,按照张巡和赵淮的商议,已经安置到了武进县和溧阳县中间的栖鸾乡(今武进嘉泽镇)。

说远不远,说近不近。

要是马雍能被裹挟着一起投降,皆大欢喜。

要是不愿意投降,张巡会把军中的那些乡党都抽走,由着他去溧阳投赵淮。

当然啦,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马雍直接兵过来攻城。

所以一定要等伯颜走到奔牛才能投降,那样二十万元军距离常州只有三十里,马雍不会选择以卵击石。

回到城外朱夏墅的家,张巡得动员张母进城。

因为按照记忆,以及最近个把两个月的混乱消息来看。

伯颜会对拼死抵抗的城池进行屠城,会对主动投降的城池进行安抚。

所谓的安抚就是元军不进城,或者只派驻三百人五百人作为占领的标志。

大概率城内的治安情况会好上不少,反倒是城外,蒙古的战马吃得是河边的茅草,还是百姓的麦苗,这事伯颜似乎从来没有管过。

要说不说,蒙古人的治理手段还是粗糙。

好像也不稀奇,当年耶律德光打进开封,就是严禁辽军在开封城内抢掠的,所以开封安堵如故,城内以冯道为的汉族官僚甚至准备拥戴耶律德光继中原大位。

但是城外耶律德光居然就没有管,纵容辽军士兵到处抢掠,结果闹得烽烟四起,到处都是义军。

只要张巡带头投降,那么伯颜自然会约束军伍,不骚扰常州城内。

张母,还有自己大嫂和三个侄儿女,便会无事。

真要投降了,才现自己居然没考虑的地方还挺多呢。

先是赵汝鉴,他是知州,代天子司牧一方,轻易不可离开常州治所。

所以比较好盯,主要是预防他被那些忠义之士劫走,然后拥立他当大王、都元帅抗元。

作为地方缙绅的代表,天然的和流官赵汝鉴是“对立”

的状态,那么张巡派人去盯着州衙门非常合理。

甚至大概率不是张巡一个派人去盯着,其他缙绅在城内肯定也有眼线。

朝廷有什么政令啊,或者有什么摊派啊,都需要通过常州的衙门来中转,来传递。

盯着衙门和赵汝鉴,就足够了。

毕竟不是人人在杭州都有关系的嘛。

至于乡党们?张巡扯了一张纸过来,在右上角写了个忠。

然后第一个就写下了本贯四川潼川,现贯浙西宜兴,福建泉州司理姚訔的名字。

投降之后,先把他全家抓来。

反正他父母都已去世,兄长也身故了。

把他和他老婆孩子都捆来,就算完事。

之后是陈炤,包圭,胡应炎……

怎么办?

张巡骤然现,忠义之士实在太多,一张纸上居然列不完。

况且这还仅仅是武进、晋陵左右两县的义士,若是再把宜兴、无锡和江阴的都带上,张巡得有千人,密密的撒开,才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