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得结实些,别风一吹就倒了,搭个两三处就行了,多了也没用。”
毕竟大夏天的来钓鱼的人也不会太多。
“放心,肯定能弄好。”
只搭两三处的话,他还能用剩下的材料在鱼塘边搭一处窝棚。
赶上个阴天雨天的还能有个休息的地方。
须宁在边上帮忙搭了把手,递递东西,扶扶凳子的,搭完棚子天也黑了,一家三口一起回了家。
次日,贺明到市场时自己的摊位前已经围了不少人。
“贺老板你可算来了,快快快给我来一条鲤鱼一条草鱼,挑大的。”
“我要鲫鱼,今天有鲫鱼吧?”
“我要一条胖头,二三斤的就行。”
贺明一句话都来不及说,鱼就被这些大爷大妈们连手抬下来了,之后他们也不用贺明帮忙挑鱼,他们直接自己上。
贺明只要坐在那里负责称重收钱就行了。
贺明忍不住看看天,而后又看看鱼,看样子,还是卖便宜了啊。
以往他都是六点左右从塘里捞鱼,七点半左右到市场,十一点半还卖不出去,无论剩多少都会回家。
可今天,才一个小时,鱼全都卖完了。
来的晚的,连片鱼鳞都没捞着。
有没买着的只能遗憾离开,并留言:明天我早早就来。
贺明感慨,还是媳妇儿英明啊!
鱼也卖了,时间也省了,回家他就能做些别的活计。
卖完鱼,贺明又记起媳妇交代的事,他买了二斤猪肉,一斤肥肠,又买了几把大遮阳伞放在三轮车上,这才骑着车去了一家广告设计公司。
打印了一盒名片,上面只印了他和媳妇儿的电话,还有鱼场的具体位置。
明儿起谁要是买不到鱼就可以塞给他们一张名片,也不指望会有很多人来,有那么三五个就行,慢慢的钓场就能做起来了。
回到家里贺明第一时间报了账,把花剩的钱交到了媳妇儿手里,“肉买回来了,中午就让娘炖了吧。”
“炖啥炖,那是留着明天吃的。”
贺明不知道为啥要留到明天才能吃,媳妇说今天不吃那就不吃,转身他就把肉放进了冰箱里。
第二天,贺明前脚离开,孙奶奶就带着孙子和丈夫一起找到了贺家村。
与他们一同来的,还有一位被她叫张姐的老太太,以及她的丈夫。
五人进村就开始打听贺家的鱼塘,村人干脆把他们指到了贺家。
胡英兰当时正在院子里晾衣服,见真有人要来钓鱼,忙朝屋里喊儿媳妇儿。
须宁从屋出来,贺三婶忙道:“咱村就你家包了俩鱼塘,我也没听说你家弄了钓鱼场啊?”
须宁道:“还不是因为家里现在有两口塘了,开支太大,我就想着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