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甚至到现在都还不太熟练。
听见秦明的问话,他便挠了挠头道:
“哎呀,这图纸和识字都不是一个级别的难度,还是您看吧。”
秦明拿着图纸,仔细的看了一遍。
这才发现自己手下的工匠们实在是太有创造力了。
因为履带的制作很困难,他们将原本秦明所描述出的坦克履带,直接换成了实心橡胶轮胎。
这种轮胎很好用,被刀枪捅了也无所谓,仍然能走。
虽说会有磨损,可他们却能磨坏了就换,反正工厂的橡胶产品做起来很轻松。
减震效果方面,工匠们采用了十几根减震弹簧的设计,位置排列的非常合理,各个方向传来的震动都能有效的被抵消,杀鸡用牛刀的解决了战车颠簸的问题。
至于外壳,他们则是采用了铁皮壳子外加橡胶内层,能让外部的攻击打在上面时橡胶和一部分棉花的组合,可以吸收不少噪音,不会把人震聋。
武器装备和内燃机等东西,则还是原先的那一套。
说出来有些离谱,但内燃机的技术到现在为止,他们依旧没有突破,只好用各种替代的办法来进行战车的制作。
好在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秦明看图纸期间,几十名工匠带着数百名士兵,已经将战车组装完成。
这是一个马车车厢大小的战车,周围带着尖刺,上面有可以主动打开的小口,方便架设火器和火炮。
里面能容纳起到八个人,一个人负责驾驶,其他人负责在战车冲进敌军阵地后对他们展开轰炸。
“分配的很合理。”
刘闯满意的点了点头,自从开启火器时代后,他们的部队也开始用小队作战的形式在战场上进行战斗。
这可以帮助他们将火器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有时候战场上一个小队能发挥出的作用,甚至超乎所有人想象。
“上去试一试吧。”
秦明让刘闯和几名千夫长走上前,尝试着进行操控。
很快,战车便缓缓移动起来。
随着一阵嗡鸣声传出,阵阵黑烟冒起,战车的速度开始逐渐变快。
空旷的校场上,几台战车开始左右摇晃着移动。
“速度这么快?”
渐渐地,秦明发现了不对劲之处。
这群人不知怎么的,竟然将战车的速度越开越快。
在这样粗糙的路面上,速度甚至都要赶上火车。
“对,里面不只有内燃机,我们还加了蒸汽机,两个机器相互带动六个轮子转动,效率更高,只是需要多加入燃料。”
几名工匠跟秦明将战车的优劣之处说清后,秦明倒是觉得这些都是小问题。
这辆战车可以说是秦明现有技术的最高产物,综合了各方面的优势。
毫不夸张的说,这辆战车就算是交给北朝和燕朝研究,几年之内他们也不可能复刻出一样的东西。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