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3章(2 / 3)

bsp; 两人走进一间只有一张旧木桌和几把椅子的屋子,灯泡瓦数很低,光线昏黄。

    贾毅打量了一下环境,语气带着一丝赞许:“你还真是小心,把人安置在这里,确实出其不意,任谁都想不到。”

    洪剑锋眼里布满血丝,一脸的倦色,笑了笑,“这件事牵扯太大。陈亮没死的消息一旦走漏,很可能发生变故。我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贾毅听完,没有多余寒暄,参与看管陈亮一共有几人。

    洪剑锋答道:“加上他总共三人,挑选的都是绝对可靠的同志。”

    这样的安排贾毅很满意,于是切入正题,开始比对陈亮交出的原始材料和王正则收到的那份举报材料。

    材料被小心翼翼铺在简陋的木桌上。

    台灯昏黄的光线下,两份手写材料并排摆放。

    笔迹的起承转合、墨水浓淡变化、甚至个别极具个人特色的习惯性错别字,都如同复刻般一模一样。

    结论毋庸置疑,出自同一人之手。

    随后就对陈亮进行紧急询问,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他交代,两份材料均是在胁迫下写成,由同一个人取走一份,另一份则被故意留在他办公室,作为构陷的“铁证”。

    询问完陈亮,贾毅和洪剑锋回到外间小屋。

    两人基本梳理出了脉络。

    对手发现县委大院被李仕山果断封锁后,以为最初的举报未能生效,便启动了备用方案。

    他们通过省台的关系将消息传递给顾书记,同时将举报信直寄省委,双管齐下,意图将事情彻底闹大。

    这是逼顾常青不得不严查。

    但……那封举报顾书记亲戚的信呢?

    到底会和这件事有什么关联,意图又是如何。

    洪剑锋拿起那封举报顾常青亲戚的信,凑到昏黄的灯下,眉头紧锁,仔细端详。

    “贾书记,您看。”他指着信纸,“这信是手写的,这行文格式,这用词习惯——‘据悉’、‘据反映’、‘性质极其恶劣’……这太像体制内老手的手笔了,规范得几乎刻意。”

    “再看邮戳,保康寄出,时间就在李仕山出事的第二天。这时间点,这来源地……巧合得让人心惊。”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有意无意地将矛头引向李仕山。”洪剑锋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洪剑锋的推测与贾毅不谋而合,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对策。

    “调笔迹!”贾毅果断下令,“你立刻去省委,调取李仕山在省里存档的项目批复文件,比对笔迹。”

    “不管是不是李仕山写的,先查再说。”

    “是!”洪剑锋毫不迟疑,虽然现在已经是深夜,但是省委都有值班的干部,调取文件并不太难。

    当洪剑锋离开后,贾毅独自站在院子里,沉默了良久。

    大概过去了十来分钟后,他这才回到小屋,拿起手机编辑一条短信发了出去。

    “目标已前往档案室。监听小组重点跟进,记录所有通讯和接触对象。重复,是所有。”

    “明白。”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