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地产新贵(2 / 4)

将住宅给人家。”

    这一下,朱广生也是明白了!

    他当即就非常心动,说道:“看样子,我差不多要出2.7万大洋,而每年我可以收租2500大洋,也就是十年回本。相当于我仅地皮租金,二十年就可以赚到一倍;当然了,最大的利润是二十年后的房屋所有权。”

    每一个人听到这样的‘合作’,只要是自己拿不出建筑费或不懂地产的,他们都没有道理拒绝这样的合作。

    前世这种合作模式,在抗战开始后的沪市租界,是非常流行的。因为当时大量的人跑到租界,房屋非常稀缺,所以这个模式在一年时间便风靡沪市地产界。

    而如今,同样是因为‘北伐战争’导致全国的有钱人跑到沪市,同样是需要大量的住宅。

    “不错,总之这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朱广生满意的说道:“何止是双赢,那些购买你房子的业主也是赢家。行,你给我两天时间筹集下资金,到时候再把那个地皮介绍给我。”

    今年初,他在沪南购买一处地皮,以弥补去年卖掉的那幅闸北地皮。

    待‘幸福家园’开盘后,他也动了心思,主动找陈光良合作。

    结果没想到,陈光良看了那幅地皮后,反而没有看上。

    理由很简单,那幅地皮并不在‘越界筑路’的范畴,四周的住宅也没有愚园路优质,陈光良担心砸在手里。

    这让朱广生有些懊恼,检讨自己的眼光不好!

    “行,那我们就这样说定了!”

    “没问题”

    接下来,两人一边小酌,一遍聊。

    期间,朱广生问道:“这沪南地皮到底有没有投资前景?”

    陈光良坦白说道:“再拿两年看看,除非老兄你真的缺钱。”

    朱广生笑道:“那倒不是,只是我怀疑自己的眼光而已。不过我交朋友的眼光不错,哈哈!”

    两人聊得很尽兴,期间朱广生还谈及陈光良的婚事,打趣要不要做媒。

    陈光良笑着摇摇头,他对这个事情不是很急,有些相信缘分。

    更何况,要娶就要娶家世好的,填补一下他的社会地位。

    当然这样一来,陈光良自身就得晋升快一点。

    如果他仅是车行老板,肯定三五年都不会出头,哪怕成为顾竹轩那样的车行老板,那些豪门贵族也未必看得上。

    但如果他成为‘地产新贵’,无疑是给身份镀了层金,社会地位不言而喻。

    此时的沪市,想成为‘地产大亨’是非常艰难的,因为已经被五大类人瓜分殆尽。

    第一类:洋行或洋人。‘蹩脚’沙逊、哈同、雷士德是在近代沪市地产界中最为知名的三位外籍地产商。其中沙逊洋行占沪市超过高层建筑的近三分之一,哈同则占南鲸东路的40%土地和物业,雷士德仅次于沙逊、哈同的地产大亨,不过1926年死后将所有资产全部成立一支‘慈善基金’,并主要用于支持与推进沪市文化教育医疗慈善等事业的发展,其中以仁济医院,雷士德工学院(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