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大项目(3 / 4)

bsp; 他此时正是雄心壮志,这个项目又如此不错,自然很是高兴去投资。

    “好”

    陈光良也想借助程子康和金城银行的势,不仅赚一点顾问费,也踏入高端地产的领域,甚至加深和金城银行的合作。

    其实这个项目,如果他找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谈,基本上是希望不大的,因为人家未必看得上。

    反观,陈光良找上金城银行的程子康,这个‘北方银行’急需在沪市打开更大的局面,以及程子康的心态等因素,成功的希望很大。

    当然,这个项目前世被大陆银行的谈荔孙,给做砸了,让大陆银行亏损上百万。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亏损项目’!

    陈光良还介绍给程子康,原因有三:

    第一,他要收顾问费和宝贵经验,将来亏损至少也是1937年后,与他无太大的关系;

    第二,这个项目提前两年时间启动,必定可以在1932年‘第一次淞沪战争’前投入运营,所以起码一开始成功很大;而世界经济大萧条是1933年才传到沪市,所以也问题不大。

    第三,‘购物中心’这个理念诞生,未必不能对先施、永安等南鲸路的‘四大百货’,形成一个巨大的冲击,或许情况就不会那么糟糕。

    总结起来,利用程子康和金城银行,来达到长江地产的经验和利润,陈光良一定是要推动金城银行来做这件事的。

    原本陈光良还想了一个方案,那就是利用‘幸福家园’的模式,将这座大楼‘预售’出去,将风险转嫁给投资者。

    但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太多,风险也太大了,陈光良最终可能赔上一笔;后续的麻烦,也不是他能处理的。

    别的不说,哈同哪一关就不是前面那些地皮业主好忽悠的,一见陈光良想投资,最低也得让你出个半年到一年的租金,如果陈光良卖不出去,就直接亏损十几万大洋。

    这么多钱,陈光良一年白努力了!

    所以说,还是介绍给程子康去做,长江地产喝点汤就行。

    回到长江地产时,郭德明和陆元台两人找到陈光良。

    “老板,愚园路中段有幅地皮的业主,想和我们合作。这幅地皮占地13.5亩,业主是某个官僚的后代,他开价每年租金5500大洋,二十年后房子属于他。”

    陈光良闻言后,来了兴趣。

    因为愚园路中段的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事实上整个愚园路西段和中段,在后世基本都是‘新式里弄’及少量的花园别墅;只有在东段,后来的百乐门,便建在这个地方,所以商业价值也体现出来。

    “租金倒不是问题,晚点我去看看地皮如何!”

    “好的”

    如今长江地产在愚园路,那可谓是大名鼎鼎,特别是‘幸福家园’都建得差不多了,更是一个金字招牌。

    所以,陈光良一开始就给公司定的目标是——暂时只在愚园路发展,避免一定的风险。

    愚园路在公租界的范围,那么后面就算日本人占领沪市,也能坚持到1941年。那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