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白银帝国(3 / 5)

光明磊落,但我们也知道那边毕竟还算是军阀,能赚到该赚的,也已经不错了。要我说,等明年分红过后,我们再将股权卖给粤省建设厅,免得受人制约,我们也算获得了丰富的回报。”

    相当于,投资200万,可以分得500万,差不多也赚了一倍回来,免得提心吊胆,哪天被粤省吃了。

    “我赞同”

    “嗯,一旦粤省白糖在沪市及周边铺开,人家怕是也不在意我们,所以见好就收,倒也是对的。”

    大家纷纷同意。

    随后,大家又谈起让人高兴的事情来。

    方椒伯说道:“我预计啊,1934年,我国的糖业将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1935,甚至可以向海外销售。”

    众人纷纷附和起来,当很多人还在为一个‘冰淇淋’市场而争取的时候,他们江浙财团已经将华夏的白糖产业完成自给自足,为国家减少流出资金近亿的流出。

    其实,粤省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此时粤省已经在四大地区(市级)及海南岛,大范围种植甘蔗。真到了1935年,甘蔗可能就真正实现自给自足了,连甘蔗都可能不需要进口了。

    这次的成功,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若不是世界经济大萧条,一套设备可能就得110万美金以上,关键美国机械厂还不一定那么的爽快答应各种附加条件;若不是国民政府收回关税自主权,那么洋塘依旧可以占领优势

    总之,总算是成功了!

    大家随后又讨论起实业,陈光良其实也想再为国家做些贡献,至少抗战来临时,不会那么的辛苦。

    大的方面肯定改善不了,但小的方面却能改变很多。

    例如此次沪市6000万的资产避免损失,这些工厂第一时间准备复工并投入生产,总归会诞生更多的社会财富和国家税收。

    其次白糖产业,等到1937年时,华夏的白糖产业已经成熟,哪怕是退至川蜀,战是也能提供更多的白糖战略物资。

    这是两个大的改变,也是稍微能影响一下战局的事情。

    7月中旬,陈光良参加了一个会议——宋子文与上海银钱业续商币制改革事,决定组织“废两改元”研究会,由中央银行副总裁陈行为主席委员,任命贝淞荪、胡笔江、陈光良及西人凯末、麦照特、雷祺为委员。

    陈光良本意是要推辞这种事情的,他可不想和南鲸政府越来越走得近,不然以后去香港都不得清净。

    只不过宋仔文这个人,似乎特别重视陈光良,所以这个事情推辞不掉——再加上,陈光良还是不敢得罪南鲸政府。

    真要得罪南鲸政府,那他以后处境会更糟糕。

    会议讨论结束后,陈光良私下找到宋仔文,希望私下谈点事情。

    宋仔文爽快的答应,随后两人在一间房子里会谈,仅有宋仔文的秘书唐腴胪作陪。

    会谈一开始,陈光良便说道:“宋部长,华夏在1931年前,每年进口1亿两白银,是因为什么?”

    宋仔文饶有兴趣的说道:“我国是银本位,且白银一直处于缺口状态,那一时期全国实际只有9亿多的银元,但流通着的银元却有12亿多,这其中有三亿左右属于票据大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