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仿若种花,道家种下的种子绽放出的花朵是“神丹”
,佛家培育出的成果是“佛心”
,而儒家所孕育出的则应是“儒功”
。
儒学的核心为“仁学”
。
仁学即“仁爱通和之学”
,它涵盖爱、生、通三大原则。
“仁学”
以爱为基调,以生为目标,以通为方法。
其中,“爱”
的原则表现为惠及他人、利于他人以及尊重他人;“生”
的原则体现为保护生命与生态;“通”
的原则表现为人际、族际之间的广泛交流。
只有践行“仁”
,方能最终达成天下一家、天人一体、通畅无阻、世界大同的境界。
爱、生、通这三大原则不仅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人与草木、花鸟、鱼虫、山川的关系。
只要怀揣着爱的心意、生的意愿,就能收获通的成果,即能够实现与元气的沟通、神丹的交换。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汲取天地之精华、山川之灵气,最终达到与天地同寿、与日月争辉的至高境界。
儒家秉持入世修行的理念,倡导“达则兼济天下”
,将一片赤诚丹心奉献给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
若有人呕心沥血、潜心修养三十载,且毫无罪孽,便会在不知不觉间,将大半先天真气转移至身边常用的铁器之上,诸如铁尺、铁笔、铁杖之类。
这些铁器流传下来,受万民景仰,被称为“丹心铁”
。
其上不仅凝聚着大量先天真气,更承载着黎民百姓寄托的佛心。
南宋时期,金兀术率领五十万兵马跨过黄河,直逼长江。
康王赵构情急之下降下圣旨,命令各州各府起兵勤王。
天下百姓得知消息后群情激奋,纷纷奋不顾身地投奔岳飞元帅。
当时有六位大儒不甘落后,商议决定成立大儒会,竭尽所能帮助岳飞。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每人献出一半功力,凝聚在一把铁尺之上,随后将这把铁尺交给岳飞。
岳飞自身修为本就极高,得到铁尺助力后功力更是大增,这才有了后来兵牛头山、大破金兀术的壮举,建立了一代不朽功勋。
可惜岳飞后来遭奸臣嫉妒,康王降旨将他杀害于风波亭。
以他当时的功力,若想逃走,谁能阻拦?但他为了全忠尽义,毅然选择慷慨赴死。
在风波亭前,岳飞将全身功力输回那把铁尺,交给前来与他见最后一面的礼部尚书黄天赐。
黄天赐本就是大儒会的成员之一,那把铁尺后来被供奉在大儒会的总堂。
大儒会经过商议决定:六位成员各自执掌一门。
除孔家一门实行世代相传外,其余各门需自行寻觅传人,且要求必须一脉单传,每一代各门推选一人加入大儒会。
入会者需先宣誓要为天下百姓鞠躬尽瘁,同时将自身功力的五分之一贡献出来,统一注入铁尺之中。
一旦天下陷入危急、生灵涂炭,便将铁尺交予一位高人,让其统领百姓,力挽狂澜,拯救中华于危难之际。
后来,那把铁尺交到了文天祥手中。
文天祥从一介文弱书生摇身一变,成为了受天下人景仰的抗元英雄。
他一生十六次化险为夷,全仰仗铁尺之功。
他曾留下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并将铁尺命名为“汗青丹心尺”
。
后来,元庭出动三十六位修为达数百年的大魔头,布下九宫八卦阵,围攻了七天七夜才将文天祥击伤,又追击了十八天才将昏迷的他擒获。
只是“汗青丹心尺”
已被他送回了大儒会。
融入岳飞和文大人的一番心血后,“汗青丹心尺”
凝聚了不下千年的功力以及数以千万的佛心。
这把铁尺外观平平无奇,着实让人难以想象它是一把历经数百年、左右人间风云变幻的神尺,更难以察觉它竟蕴含着上千年的功力以及数以千万计的佛心。
其内部的真气和佛心已被儒家六派合力封印。
若想解开此封印,必须集齐六派的独门口诀才行。
至于每一届六派的代表是谁,就连儒家自己也不清楚。
而我,因修心不足引心魔,从而滋生出无穷杀机,最终惊动了罗睺的神格,才让我及时清醒过来,然而却已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