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迎来送往(2 / 3)

林秋水的宿舍和办公室,就成了家乡亲友的义务接待站、中转加油站、免费吃住店。每天中午前,操着家乡口音的人们就会陆陆续续找上门来。他们眼神热切,满怀期待,仿佛林秋水是他们在市里的又一个居住处,找他去,就像进自己儿女的家,简直就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

    来的人五花八门,有来买嫁妆的,有出差路过的,有从外地倒车特意来看他的。他们嘴上说着顺道看看你,可心里都打着同样的算盘:蹭顿饭,买几条便宜烟,最好还能白拿几盒。

    “秋水啊,你最近身体可好?”来人先是寒暄。

    “挺好的。”林秋水礼貌回应。

    “我这次来,是给俺舅舅家的闺女买嫁妆的,你得帮我买几条灵参烟,结婚等着用。”来人一点也不客气,单刀直入。

    林秋水始终记得父亲的叮嘱:“千万不能得罪村里的人。有些人觉得你对他好是理所当然;可你要是得罪了他,他能满村子说你坏话,连累家里人的口碑声誉。”

    所以,他总是使出浑身解数,热情招待每一位来访者。笑容真诚,话语亲切,生怕有一丝怠慢。

    他爽快答应:“好的,我这就去办。”

    可是时间一长,这些亲友,却让他陷入了无尽的窘境。

    到烟厂工作以来,他就过起了负资产生活。工资月初发,到二十号左右,就已经花得一干二净,连饭票都买不起。无奈之下,他只能在现金出纳那儿打欠条,下个月发工资再还。如此循环往复,整整一年半,他都在借钱度日。

    刚来那会儿,亲戚同学还不多,一星期来一两拨。来了,他就领到马路北边的银河饭馆吃饭。他不吃肉,点菜时,总点西红柿炒鸡蛋、大葱烧豆腐,再加京酱肉丝和宫保肉丁,这两道荤菜是特意点给客人的,怕人说他小气。

    喝酒也讲究,对长辈,买瓶白酒;对同龄人,问他们想喝白酒还是啤酒。他总是细心周到,尽力照顾每个人的感受。

    他热情招呼:“来,快请坐。咱么点菜上酒。”

    “秋水啊,让你破费了。”客人假意推辞。

    “说哪的话,您大老远来看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他真诚回应。

    林秋水从小在村里长大,对钱没概念,也不懂节制。请了几回客,工资便难以为继,只能靠借钱过日子。他还曾得意地跟同事吹嘘:“人家是觉得我人品好,才来找我的。”

    这话的确不假。酒桌上,亲友们总是对他赞不绝口:“你小时候,我就觉得你有出息,你看,我的眼光不错吧!”

    他爱听这些恭维话,几句夸赞,就让他飘飘然找不见北,仿佛自己真是众人眼中的英雄。

    可日子久了,口口相传,来找他的人越来越多。同学介绍同学,亲戚推荐亲戚,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也找上门来。

    “秋水啊,我是你表舅家二闺女的邻居,家里孩子结婚要用烟,你给弄几条华光烟吧?”

    每天好几拨人,他实在应付不过来。对他来说,接待一个人,只是忙碌工作生活中的一件个花絮;可对来人而言,这是他们大老远跑来的正事,是天大的事,丝毫怠慢不得。

    有一次,他中午要陪税务局的人吃饭,实在抽不开身,没请同学林建芳。林建芳顿时火冒三丈:“你能对别人好,就得对我好,不然就是看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