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文崇书院,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草木香气。
书院内,朗朗的读书声如清泉般流淌,回荡在每一个角落。
学堂里,一群来自普通人家的孩子们正端坐在木椅上,手持书卷,神情专注地诵读着圣贤之言。
他们的声音虽稚嫩,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热情。
齐静文虽被囚于文崇书院,却并未因此颓废。
相反,在这段时光里,他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小学堂,为贫寒学子敞开大门,教导他们读书明理。
他的理念始终如一——有教无类。
比这群儒生更早起床的,是独孤行。
自昨晚与师父的争吵后,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李咏梅也同样难以入眠,两人心中都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房间时,独孤行和李咏梅早早地醒来。
他们坐在床边,沉默不语。
这时,耳边传来了学堂中那朗朗的读书声。
"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
何为其莫知子也?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
"
两人从小颠沛流离,从未有机会踏入学堂,更别提接受正统的教育。
而儒生朗诵的内容很快便吸引了二人的注意。
"
孤行,你听……"
李咏梅轻声说道,眼中闪过一丝好奇与向往,"
那是读书声吗?"
独孤行点点头,目光投向窗外,然而这里并不能直接看到学堂。
独孤行低声回应:"
听起来像是一群小孩在读书。
"
"
要不……我们去看看?"
李咏梅试探性地问道。
独孤行沉默片刻,他本想拒绝,因为此刻他们正在躲避追捕,但当他看到李咏梅眼中闪过失望的神色后,便点了点头,答应道:"
好,我们去看看。
"
为了避免惊动师父他们,两人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循着读书声的方向走去。
很快二人便在一个小鱼池旁边,找到了一间不大不小的小学堂。
学堂的屋子是用木头搭成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屋顶覆盖着青瓦,屋檐下挂着风铃,随风轻轻摇曳,出清脆的声响。
学堂的门虚掩着,透过门缝,他们看到一群孩子正专注地诵读着。
其中有十二三岁的孩子,而且不乏有些年纪大点的,比如十五十六岁。
而齐静文则站在讲台前,神情温和,目光中满是慈爱。
独孤行背着李咏梅站在门外,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
然而学堂里总有调皮的小孩,正在偷看的二人很快被一个身穿麻布衣的十四岁少年现了。
"
先生!
有人在偷看!
"
那名少年指着独孤行的方向喊道。
独孤行二人被吓了一跳,急忙把脑袋缩了回去,准备逃离此地。
齐静文急忙开口叫下他们,"
不进来听听?"
独孤行缓缓回过头,"
不太好吧!
"
齐静文微微一笑,"
有什么不好的?"
独孤行也说不出所以然,要说哪里不好,那恐怕就是怕陈老头训斥吧。
似乎看穿了独孤行的心思,齐静文开口道:"
不必在意你师父的看法,要是他训斥,我帮你顶着。
"
听到这话,独孤行回头看了一眼李咏梅,似乎在寻求她的建议。
李咏梅微微点头。
于是,独孤行便背着李咏梅,轻手轻脚地走进了学堂内,寻了个角落坐下。
二人的到来,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特别是面容清秀,但双腿瘫痪的李咏梅。
一时间,学堂里传来了稀疏的聊天声。
"
那姐姐好漂亮啊!
"
"
她怎么让人背着,是腿受伤了吗?"
"
他们是哪里人,我怎么没见过。
"
李咏梅有些尴尬地畏缩在独孤行的身后。
由于李咏梅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昨晚擦身的时候,独孤行已经帮她将身上的定魂符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