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行。
于是,“联络员”应运而生,承担着秘书的几乎全部职责,只是换了个合规的外衣。
大家私下里,依旧习惯性地称之为“领导专职秘书”。
这几乎是基层运作中一个公开的秘密,一种基于现实的变通。
江昭宁放下茶杯,目光投向刘志刚。
他当然知道这个位置的重要性。
一个贴身的联络员,不仅仅是处理文件、安排行程那么简单。
他是领导的耳目延伸,是信息的过滤器,是决策的初步加工者,甚至某种程度上,是领导意志传递的第一道桥梁。
这个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刘志刚将那叠资料轻轻放在江昭宁面前暗沉光洁的桌面上,动作流畅自然,显然已是深思熟虑。
文件摊开第一页,简洁的照片下方列出人名与岗位。
林夕的履历夹杂其中,显得不新不旧,照片上的年轻人鼻梁笔挺,目光沉静却有股不容置疑的力量穿透纸背。
“我看林夕就不错,细心周到。”江昭宁想了一下道。
“对,林夕。”刘志刚点头,“小伙子在办公室工作五年了,能力很全面。”
“做事非常细心,安排工作井井有条,考虑问题也很周到细致。”
“举个例说,上次省里临时通知的紧急调研接待,时间紧任务重,就是他牵头协调,从路线规划、会场布置到材料准备,每个环节都抠得很细,连备用雨伞的数量、领导可能的口味偏好都考虑进去了,最后完成得很圆满,没出一点纰漏。”
“确实是个心细如发、办事稳妥的人。”刘志刚的语气里带着对林夕工作能力的认可。
江昭宁听着,手指又无意识地轻点桌面。
细心周到,这是联络员的基本素养。
他“嗯”了一声,示意刘志刚继续说下去。
刘志刚脸上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表情。
他犹豫了几秒钟,最终还是决定坦诚相告:“江书记,林夕这人,优点突出,但……缺点也很明显。”
“他平常是很好,待人接物也温和。”
“可就是……就是有时候那个犟劲儿一上来,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哦?怎么个犟法?”江昭宁不动声色,眼神却更加专注。
他需要了解更具体的情况,而非模糊的形容词。
刘志刚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和惋惜:“他认死理!”
“而且非常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东西。”
“有时候,甚至……甚至不太顾及领导的感受和意见。”
他顿了顿,似乎在组织语言,回忆具体事例:“比如,前年服务现已调离的李副书记的时候。”
“有一次,李副书记急着要一个关于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数据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