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佑(1 / 2)

大明伪君子 张三好 1225 字 2天前

下游决口并未给上游的静乐带来安全。

反而因为水流速度陡然加快,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九月二十五,也就是阳曲县决堤第三日

静乐县大堤决口了。

不幸中的大幸是陈牧修堤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汾河穿静乐而过,将静乐县分为南北两部分。

此次决口在南岸,并未冲击静乐县城。

自然也使的灾民比预想中的要少了很多。

陈牧立刻将手下人都派出了出去,救灾的救灾,救人的救人。

他本人更是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亲手熬了第一锅米粥分给灾民。

真正的插筷不倒的救灾粥。

望着跪在泥水之中黑压压的百姓,陈牧将手中铁勺高举,做出一个县官的承诺。

“本官已经调集了足够的钱粮,足可保证每一位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洪灾过后官府会第一时间帮你们修盖房屋,绝不让一个百姓冻饿而死”

老百姓哪见过这官,当即一片哭声。

陈青天算是从此彻底印在了静乐百姓心头。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陈牧享受这百姓爱戴之时,有衙役小跑过来禀报。

“县尊,知府衙门来人了”

陈牧眉头一皱,立刻低声问道:“可知何事?”

“好像是要调粮”

太原城被淹的事他已经知晓,如今调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这要是换成一般县令,支援府城责无旁贷之事

可惜陈牧不是普通县令,根本不会把粮食运过去。

开玩笑静乐也遭了灾,现存的粮食也就将够百姓度过这个荒年,怎么可能送去太原。

要是因粮食不足激起民变,那才是大事。

然而不运总要找个由头不是,他一个县令能直接拒绝府衙命令?

陈牧扫了眼黑压压的灾民,立刻福至心灵道:“你去把人请到这来”

衙役微微一愣:“这?”

“对,就这”

衙役不敢怠慢立刻小跑着将人领来,陈牧一看来人竟还是个官。

太原同知王文林。

俩人见面简单行了个礼,王文林说出此番来意。

“陈县令,本官这次来是调粮的,太原遭了灾,知府命你即刻押运两万石到太原”

陈牧心中冷笑,狗知府没安好心呐。

静乐县税负中除了银钱外,每年夏粮秋粮共收大约六万石。

此刻县中秋粮还在,也就三万石左右。

按规要留一万石用作应急粮。

故此知府调两万石到太原,国法上没有一点问题。

然而静乐这次受灾百姓一万五千人,一直到明年夏收共需两万七千石粮食,才能保证不饿死人。

其中相差的一万七千石粮食,就是他的催命符。

“什么,调粮食,还两万石?”

陈牧的惊呼声立刻引起了百姓的注意,纷纷下意识的便围了过来。

这正是陈牧想要的结果,当即抬手一扫周围的百姓,痛心疾首道:“王同知,本县也遭了灾,这要是调走了粮食,百姓非饿死不可啊”

王文林也很为难,可来时知府下了死命令,他也没办法。

“陈县令,保太原要紧,等过了这次难关,府衙自然会调粮食救灾的”

他这话要是私下说,一点毛病没有。

毕竟静乐的存粮你一时半会也吃不完,救灾如救火,先行调拨也是应有之意。

可他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当着灾民的面如此说话。

在场的灾民纷纷脸色大变,求助似得看向他们的陈青天。

陈牧也没让他们失望,当即眼含热泪苦苦哀求:“王大人,百姓如今正嗷嗷待哺,如何能将口粮在分出去,那不是让百姓饿死嘛”

“想必大人来时,知府大人并不知静乐灾情,还请大人禀明李知府,全我百姓性命啊”

说着话陈牧撩袍就给王文林跪了下去,连连哭求。

“请大人您全我百姓性命啊”

“诶呀陈县令不可,不可啊”

王文林赶紧双手搀扶陈牧,不想这边陈牧还没起来,那边数百灾民也通通跪了下去。

“求大人给条活路吧”

“大人不能啊,没粮食就等死了”

“大人开恩呐”

王文林头上冷汗直冒,心知这粮食今日肯定调不走了。

数百灾民不可怕,可怕的是这背后的民意。

民意汹涌至此,哪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