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山水迢迢(1 / 2)

大明伪君子 张三好 1386 字 1天前

陈牧是国朝极为特殊的巡抚,因为适逢战乱,在他的操持下,山西有很多突破常理的地方,如今大战结束,那就要一切归于常态。

譬如定国军,这支是十余万人的军团,边打边补,战后依旧有超过十一万人的规模。

陈牧在战后便对其进行了削减,所有愿意返乡的,一律返乡安置,连很多并未负伤,愿意留下的,也被陈牧以伤病为由转到了新组建的顺隆号。

皇帝陛下有意调部分入京营,也被陈牧以边患原因据理力争给否了,将定国军建制,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下来。

最后整编剩下了的七万人,再次成为了大同以及各镇边军,在郭桓操持下,重建山西大同防御体系。

但是有些事,变过了,就彻底变了。

譬如大同巡抚一职,便被直接撤销,大同宣府,再次划归山西巡抚治下。

譬如军制,这次山西大乱造成破坏极大,但不破不立,山西的军制彻底从卫所制,转向了募兵制,包括未受波及的卫所等,也在战后集体接受了整编。

譬如经过数月的重新丈量土地............

陈牧在山西做了很多事,权利一度大到近乎为所欲为的程度,但是在离开时,却选择静悄悄的离去。

“我来时轻车简从,我去时两袖清风,无须惊动百姓,有这山川日月送行足矣”

然而,巡抚大人可以高风亮节,下属官员不能不懂事,百姓也不能不知感恩。

故而在陈牧领着仆役师爷等出了县衙后,面对的就是两厢矗立的文武官员,一眼望不到头的静乐百姓。

据后世记载,景运四年七月初十,时任山西巡抚,靖边伯陈牧奉旨还京。时值酷暑,消息传开,各地百姓蜂拥而至,街巷为塞,商贾罢市,送行队伍迤逦十里。

有耆老数十人,持九柄万民伞跪于道中,伞面缀满姓名,绵延十丈有余。

有青衿生员涌上,解其官靴,以红绳系之,悬与南门谯楼。

从巡抚行辕至静乐城外十里亭,百姓自设饯行酒。

陈牧逐桌举杯,连饮百盏,酒酣之际,索笔题诗一首:

“一载并州意气多。

青袍犹自染尘坷。

去时留靴酬父老,

醉里挑灯踏剑歌。

云漠漠,路迢迢,

登闻声急叩天宵。

今朝且尽杯中酒,

前路何须问六爻”

题罢掷笔,大笑登车。

吏民望其车尘,至日暮方归。

............

坊间传闻,陈牧离任返京,车马仪仗,浩荡二十里有余,金银细软,古玩字画装满栽百五十辆双辕大车,皆六大家族镇宅之宝也。

更有人以歌谚传唱:静乐民,泪汪汪,伯爵府,金满仓。

旋即,被愤怒的山西百姓扭送官府,妖言治罪。

事实上,伯爵府金满仓,是彻彻底底的谣言,陈牧那伯爵府还没影呢。

但那百五十辆双辕大车,却是实打实的。

山西八大家在山西经营多年,攒下的海量家底,统统被抄,鲁家虽然幸免于难,可财产进了官府后,那和进了饕鬄肚子没什么区别,虽然返还了部分,依旧损失极大。

粮食等留在山西地方,田宅地产等形成了顺隆号,那些珍宝玉器,古玩字画以及海量存银等,自然要大部上缴国库。

或者直白点说,上缴皇帝陛下后,再转交户部。

至于皇帝陛下给多少,那就不是他该考虑的了,眼下有更头疼的事,

陈牧看着齐刷刷跪在地上的六十来个标营里的武官,使劲揉了揉眉心,咆哮道,“余合,莫皋!还有你们!你们好好的官儿不当,跑来我这做家丁护院?”

“是我疯了,还是你们疯了!”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余合跪地道:“大人,我们这些兄弟无家无业,四海漂泊,都曾迫不得已,失身为贼,若非大人山高海厚之恩,早已尸骨无存,怎能有重新走入正途的一天”

“请大人开恩,收下我等吧”

说罢,余合叩首再拜,涕泪横流,众人也跟着拜,一时间哭声震天,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谁升天了呢。

陈牧感觉现在不光头疼,还有点牙疼。本就被人说是畜养死士,余合等搞这么一出,这条罪名没跑了啊!

“你们!气煞我也!”

众人再拜:“请大人成全,否则我等长跪不起!”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陈牧只能长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