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6章 北阳(1 / 2)

捕刀人 文元双刃 1315 字 3天前

经过七八天漫长的跋涉,刘柯终于抵达了玉仙关。

这座关卡位于晋燕与北阳的边境线上,是进出两国的重要通道之一。

当初,刘柯从越国进入晋燕时,过程异常顺利,他自己也不清楚其中缘由。

然而,这次从晋燕前往北阳,情况却变得颇为棘手。

刘柯不禁心生疑惑,但眼下也无暇深究。

刘柯的装扮与元藏差不多,头戴斗笠,斗笠周围还悬挂着几条柳条。

当他来到边境时,立刻引起了守军的注意。

只见一个头戴斗笠、周围挂着柳条的人缓缓走来,守军们见状,赶忙迎上前去。

“元藏大人!”

守卫们齐声喊道。

刘柯面无表情,冷漠地回应道:“开城门,我要离开。”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的人顿时警觉起来。

如今晋燕国内起义军闹得沸沸扬扬,元藏一直负责镇压各路起义军,此时他却突然要离开晋燕,这实在让人觉得有些蹊跷。

正当守卫们准备动手拿下刘柯时,刘柯却突然从怀中掏出了元藏的令牌。

“开门!”

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威严。

守卫们见状,不敢有丝毫怠慢,齐声应道:“得令!”

毕竟,元藏的令牌可不是谁都能轻易偷走或抢走的。

城门缓缓打开,刘柯不紧不慢地走出了玉仙关。

“元藏大人慢走。”

守卫们毕恭毕敬地说道。

刘柯依旧一言不,只是加快脚步,迅离去,仿佛身后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他一般。

刘柯出了晋燕边境后松了一口气。

“总算是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北阳了,只要越过北阳就可以回御国了。”

北阳算得上一个强国,国土面积很大,北阳当朝皇帝秦文尊天下贤士,重儒道,修建了多处书院让穷苦人家的孩子免费上学,北阳也是儒家人最多的国家。

刘柯背负着行囊,步履坚定地朝着北阳的边关临芠走去。

他的身影在广袤的荒野中显得有些渺小,但他的步伐却充满了决心和自信。

当他渐渐靠近临芠的城门时,守城的士兵们注意到了他。

他们看到一个头戴斗笠、周围挂着柳条的人正朝城门走来,心中立刻警觉起来。

士兵们迅上前拦住了刘柯,严厉地说道:“把斗笠拿下来,包袱打开检查!”

他们的语气带着明显的戒备,手中的长枪也微微举起,似乎只要刘柯稍有异动,他们就会立刻采取行动。

刘柯心头一紧,他知道自己的斗笠和包袱里的东西可能会引起麻烦。

他的斗笠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为了遮挡阳光和风沙。

而包袱里,则藏着他的捕刀人衣服。

然而,问题在于他并非北阳的捕刀人,而是来自御国的捕刀人。

按照规定,捕刀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进入其他国家,是可以被直接诛杀的。

刘柯心里暗自叫苦,他可不想在这里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就在他思考该如何应对时,他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迅从怀中掏出了两块金子,微笑着递给了那两个北阳边军士兵。

士兵们见状,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他们相互看了一眼,然后毫不犹豫地接过了金子。

其中一个士兵还满意地点了点头,挥挥手说道:“快走快走!”

刘柯心中松了一口气,他连忙谢过士兵,然后快步走进了临芠。

这座城市虽然位于北阳的边境,但却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街道两旁有许多学堂,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刘柯不禁感到有些惊讶,他原本以为边境地区会比较荒凉,没想到这里竟然有如此多的学堂。

相比之下,那些守城的边军士兵们却显得慵懒无比,毫无军人的威严。

不过,刘柯对此并不觉得奇怪。

他之前在执行任务时,曾听虞空明说过,北阳这个国家向来重文轻武,对于儒家人的重视程度远高于武家人。

刘柯没有久待,他只要穿过北阳到了御国他就完全安全了。

刘柯继续匆忙地赶路,他心中暗自庆幸,相比起越国和晋燕,北阳似乎要安全得多。

越国境内有好几个节气,而晋燕则正陷入农民起义军的混乱之中,局势动荡不安。

相比之下,北阳显得格外宁静,仿佛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