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税票剪影。
整块板报由左至右分成三栏:
第一栏写的是抗战前夕国家财政开支与军费比重的变动,配图是几张复刻的老报纸小样,红笔圈出“法币贬值”与“兵工税”字样。
第二栏是粮税调整的图表,用粉笔画出了“粮食征购价”与“北平粮价”之间的差值曲线。边角处还有小字注明“数据来源:国立北平图书馆旧藏”。
第三栏正中,是一段格外醒目的文字:
“面对民族危机,有人奔赴前线,有人奔走呐喊,也有人在夜色中,伏案记账、筹粮筹税。没有哪个青年,可以置身事外。”
字是冯铁生写的。
粉笔干净利落,苍劲有力,结尾还收了个漂亮的顿笔。
板报前不时有学生驻足观看,一块一块地看过去,时不时在做着笔记。
陈露阳轻轻皱眉。
他看着身边这些年纪或大或小的同学。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近乎疯狂的利用所有时间,去大量的汲取知识。
生怕荒废时间,浪费了这么珍贵又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
虽然自己的修理厂逐渐走向正轨,
但是学习这方面,确实是落下了!
微微沉默了半晌,陈露阳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妈的,今晚不睡觉了!
把最近的课都补回来。
……
话虽然这么说,
但陈露阳刚翻开高数课本,就被沈飞喊了出去。
“别看了别看了,赶紧救火去!”
“什么火啊?”
“国际火!”
此时的排练场里,
亚历山大穿着旧军装正站在舞台中间发愣,
旁边的小品导演挥着手喊:“你这儿动作太慢了,听明白了吗?你要从这儿走到这儿,听见没?”
亚历山大一脸茫然:“什……什么‘慢’?”
后台法迪举着诗稿也着急:““我什么时候上场?现在吗?还是等会儿?””
没人搭理他,大家都在忙着走位、贴麦克。
皮埃尔在角落冲话筒调音台喊:“这个‘三号话筒’是我的吗?还是‘four’?”
陈露阳一进门,团委老师就像见着救星。
“陈同学你可来了!快帮他们翻译一下!他们几个动作都对,就是听不懂我们指令,我嗓子都喊哑了!”
虽然这几位国际友人的母语五花八门,但好歹英语都能听个八成。
团委也实在没办法,临时把陈露阳叫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