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村口卖烀苞米的真诚(3 / 6)

揉酸痛的脖子。

    亏了之前听从张殿才的意见,

    在“通用化项目”刚刚通过学校审核之后,陈露阳就开始着手进行第一阶段成果收集和整理。

    所以,在收到市经委、市科委与学校下发的递交第一阶段成果报告之后,

    陈露阳几乎用不到一个礼拜,就完成了《第一阶段成果总结与扩展建议》的撰写。

    作为项目总负责人和带头人,

    这份主报告里,不仅包含了试产成果汇总、项目制度结构与协作逻辑、后续展望以外,

    着重对“经费建议”这一项做了详细、重点、全面的叙述!

    写报告是为了啥啊?

    上面收报告,是为了跟上上面说明自己的工作成绩。

    自己写报告,是为了让上面知道自己干的不错。

    但是想要干的更不错,就需要资金支持!

    说白了。

    递报告的目的就是要钱~

    之前连英华说过,这种项目的经费虽然起初是一次性给的,

    但是如果后续干得好,是可以追加经费的。

    所以对于这个报告总结,陈露阳是相当重视。

    第二天,

    陈露阳就像是收作业的小组长一样,分别前往哲学系、经济系和力学系去收成果材料。

    经济系递交的,是资源配置模型、成本估算和评分体系报告。

    哲学系递交的,是制度构型、实践逻辑分析和理论引用。

    力学系交的最多也最厚。

    光是图纸摞起来就有四五厘米厚,

    工艺卡那就更不用说了。

    整整两个大麻袋。

    除了图纸和工艺卡以外,还有试制报告和模型结构说明。

    最后,陈露阳愣是找了根棉绳,把力学系材料跟其他两个系的整整齐齐地捆在一起,

    拖着两个大麻袋,拎着一捆材料来到了学校科研处。

    原本他以为自己用棉绳捆着材料,穿梭校园直奔科研处,已经够引人注目了。

    没想到等到了科技处,却发现走廊里竟然站满了等候的学生。

    “你也是送材料的?”

    门口站着一个穿灰棉袄的男生,手里抱着一沓资料,眼神里还带着点“同行”的同理心。

    “对。”陈露阳点点头,把背后那捆一大坨材料轻轻一放,

    “你也来报项目?”

    “我们地质系的,”那人笑着介绍,“我们做的是片儿城西郊的地层剖面。”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