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叠,仿佛一座巨大的黄土迷宫。
艾提尕尔清真寺庄严肃穆;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语言交织,仿佛置身于一个异国他乡。
“这……这也太有特色了!”一下车,就连见多识广的叶雨泽也发出了惊叹。
大家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相机几乎就没停过。一阵“咔咔”声络绎不绝。
首先自然是逛喀什古城。穿行在迷宫般的巷弄里,两旁是各种手工作坊。
铜器店里的敲打声叮当作响,工匠手下绽放出精美的花纹,木器店散发着木香。
乐器店里挂满了热瓦普、都塔尔;艾德莱斯绸作坊里,女工们正在熟练地扎染丝绸……
每一家小店都像一个微型的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
“老杨,快看,这铜壶多漂亮!买一个回去泡奶茶?”
叶雨泽打趣道。杨革勇还真蹲下来仔细研究,和店主用计算器比划着价钱,最后居然真买了一把亮晶晶的铜壶,宝贝似的抱在怀里。
美食探索更是重中之重。艾提尕尔广场周边简直是美食天堂。
首先不能错过的就是喀什烤包子(萨木萨)。这里的烤包子比库尔勒的更大,皮更薄,馅更多,汤汁更足。
一口咬下去,滚烫的肉汁喷射而出,烫得人直吸凉气却又舍不得放下。
“哎呀!过瘾!就是太烫了!”凯文被烫得直跳脚,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接着是缸子肉。一个个巨大的陶瓷缸里,炖着大块的羊肉、胡萝卜、恰玛古(芜菁),汤味醇厚,肉烂汤鲜。就着一个馕,就是一顿极其满足的美餐。
手抓饭更是精彩。喀什的手抓饭油光锃亮,米粒分明,除了胡萝卜和黄萝卜,还有大块的羊肉、葡萄干、杏干等干果,口感丰富,香甜可口。大家学着当地人的样子,用手抓着一吃,别有一番风味。
还有米肠子与面肺子这种特色小吃,虽然有些人不太爱吃,但在杨革勇“带头示范”下,也都尝了鲜,那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让人印象深刻。跟北疆的还真的不太一样。
当然,在喀什,最不能错过的就是夜市。
当夜幕降临,汗巴扎夜市人潮涌动,灯火通明。各种小吃摊散发出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
烤蛋(在炭火上烤熟,撒上调料)、酸奶粽子、冰碴酸奶、各种水果干果……让人眼花缭乱,胃口大开。老人们从街头吃到街尾,恨不得多长几个胃。
“不行了不行了,再吃下去,老李的脚伤没好,我的胃要先‘工伤’了!”魏玉祥捧着肚子嚷嚷,但眼睛还盯着下一个卖玛仁糖(切糕)的摊子。
除了吃,喀什还是歌舞的海洋。在古城的街角,经常能看到即兴的歌舞表演。
一位老人弹起热瓦普,几个孩子就能随着节奏翩翩起舞,那种天生的节奏感和快乐感染着每一个人。
旅行团甚至受邀参加了一个当地家庭的婚礼预热派对(麦西来甫)。
在欢快的鼓点和新郎新娘家人热情的邀请下,老家伙们也放下了矜持,跟着学跳起了简单的维吾尔族舞蹈。
杨革勇又是最活跃的那个,虽然动作笨拙滑稽,但他毫不在乎,尽情投入,引得主人家哈哈大笑,纷纷给他竖起大拇指。
叶雨泽看着他,对旁边的李林东说:“看老杨这架势,是真想留在这边放羊了。”
在喀什尽情体验了三天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美食盛宴后,他们的南疆之旅也接近了尾声。按照计划,他们将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帕米尔高原。
汽车沿着中巴友谊公路(喀喇昆仑公路)盘旋而上,海拔逐渐升高,景色再次发生巨变。
葱郁的绿洲被甩在身后,眼前是壮阔的雪山、冰川、以及犹如蓝宝石般镶嵌在高原上的白沙湖和喀拉库勒湖。
慕士塔格峰巍峨雄伟,公格尔峰险峻挺拔,它们静静地屹立在那里,迎接又送接着来往的旅人。
高原的寒风让大家纷纷穿上了厚外套,略微的缺氧感也让步伐慢了下来。但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所有人都觉得值得。
他们在TSKEGTJK自治县(塔县)停留,拜访了热情的塔吉克族牧民家。
品尝了塔吉克族的奶茶(咸味,加入奶皮子,非常醇厚)和牦牛肉火锅。
听着鹰笛悠扬的声音,看着塔吉克姑娘跳起模仿雄鹰的舞蹈,感受着这个“云端民族”的淳朴与豪放。
李林东的脚伤好了大半,但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参与近距离观看冰川的小范围徒步,而是和几个选择休息的老人留在石头城遗址附近,远眺着古丝绸之路的遗迹和远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