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归属感(1 / 2)

陈蘩回到家里,院子里已经有很多人了。

三婶子开心的拉着陈蘩的手,认真的打量之后,笑着说:“脸色很好,肚子里的孩子没有闹你吧?”

陈蘩笑着摇头:“没有没有,我现在吃的好睡得好,早上买了了肉火烧带着路上吃的,吃了两个呢。”

庆来那边已经准备好去上坟的东西,对陈蘩说:“你现在怀着孩子,不能去上坟,让卫承跟我一起去吧。”

卫承答应一声,三婶子已经帮着包了饺子,这会下好了,庆来用四个小碗装了,又放上从省城带回来的祭品,用一个大箢子提了,卫承提着的放便袋里面则是放着纸钱香烛,还有一挂鞭炮。

叶清明跟他们一起去的,陈蘩就站在大门口看着他们沿着胡同往东边走,轻轻的叹了口气。

三婶子在院子里喊陈蘩,陈蘩应了一声,过去之后,三婶子说:“不让你去是因为你怀孕了,这些事情咱们呀,还是得避讳一些的好。来,三婶子帮你把喜包再检查一下。”

来喝喜酒的要给人家一个喜包,按照陈田这边的习俗,里面要放着喜糖,喜饼,还有喜烟。

喜糖喜饼都是从省城带回来的,庆来帮着找那位开婚庆店的人准备的,质量都不错,喜饼也是找了当地一家糕点厂定做的,昨晚上在招待所也是用的这样的喜饼,都说味道不错。

陈蘩就拆开一包喜饼,掰了一块塞进三婶子的嘴里,三婶子尝了尝,一个劲的点头:“味道不错,比咱们自己用发面烙出来的味道强多了,准备这些东西花了不少钱吧?”

陈蘩笑嘻嘻的说:“三婶子,结婚可是我一辈子的大事,只要把婚事办的漂漂亮亮的,大家都说好,那就行了,别担心我花多少钱,咱有钱,大大的有钱。”

三婶子哈哈的笑:“那行,这是我让庆来去买回来的红色的方便袋,往里面放十二块糖,两个喜饼,再放上两盒烟。”

香烟也是庆来买的,陈田本地人家结婚一般都是用这样的香烟,几块钱一盒,大红色的包装,一看就喜庆。

也不知道庆来是从哪里买回来的,陈蘩有时候觉得她二哥就是个很神奇的人,什么人都认识,陈蘩需要买什么东西,他都能给找到帮忙的,就说这买烟,成箱成箱的买,一下子买这么多,那就得去烟草公司找人帮忙,陈蘩想,她二哥在省城工作时间也不长啊,怎么就搭上烟草公司的人了呢?

不过陈蘩却没有跟三婶子说什么,就是把箱子里的烟拿出来之后,跟三婶子还有苏怡开始往红色的方便袋里面装。

三婶子就跟陈蘩说:“咱们现在很多人家结婚,也不在自己家里办了,有些有条件的就雇辆大车,拉到城里的大饭店去,不过嫁女儿的人家不用招待这么多过来喝喜酒的,就在街上的饭店弄几桌,庆来找的那家就经常接这样的宴席。”

陈蘩点头:“其实我觉得还是在家里办席热闹,提前好几天就得搭棚子搭灶台,请了大师傅来家里做菜,特别是冬天的时候,用大肉炖出来的藕是真好吃啊。”

三婶子就笑,对苏怡说:“咱们蘩蘩呀,打小就是个大方的孩子,到哪里都不眼生,陈老大夫还在的时候,带着蘩蘩去喝喜酒,别的孩子会因为人多害怕,咱们蘩蘩从来不会,自己拿着筷子就吃,桌上吃完了,还能端着小碗去灶上,找人家大师傅要她爱吃的菜。”

陈蘩也跟着笑:“我记得那次是谁家娶媳妇,天挺冷的,桌上的炖藕吃完了,我就去找大师傅再要,正好新郎跟新娘来答谢灶上帮忙做饭端盘子的,一帮小伙子就闹新娘,我端着碗一边吃一边看,一直记到现在呢。”

三婶子笑呵呵:“现在大家都文明了,娶媳妇也没有那样闹的,再不像原来那样,大冬天娶回家的新媳妇,被一帮小伙子拖着去河里打鱼溜滑。”

苏怡也曾经在农村插队当知青,知道早些年农村有婚闹的陋习,有些地方闹得很厉害,不仅是闹新娘跟新娘,更有那闹喜公公喜婆婆的。

“我在大西北那边插队的,刚去的时候,村子里有人家娶媳妇,那些人闹得太厉害,吓得我们不行,有当地的小伙子想要娶女知青,想想这婚闹,就没有人愿意嫁当地人的。”

陈蘩就问:“那要拒绝当地人的求娶,会不会被当地人报复?”

苏怡回想着曾经的那些过往:“我们那一批知青去的比较多,大家还是比较团结的,也是因为插队的村子距离公社比较近,有事就往公社跑,找领导反映问题,当地人不敢做太过分的事情。”

三婶子就说:“我们村子里也来过知青,不过是后来过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孩子,连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