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努力修炼!”
孩子脱口而出,声音清亮,带着小孩子特有的倔强与热血,“终有一日,我会配得上做师父的弟子!”
光头大汉闻言,嘴角微微一勾,抿了抿嘴,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更没有出言纠正“师父”
这个称谓。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孩子,其目光穿透了时间,看到了某种遥远模糊的未来。
他知道这孩子误会了,误会他这一缕气息是某种传承,之所以不认他这个徒弟是因为他现在还不配。
可这误会,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一缕气息,不过是雅兰文明为“生化人”
在这个世界创设的独特的气息罢了。
它不具备任何实际价值,不会提升根骨,不会拓宽经脉,不会增强神识,甚至不会在体内留下,终究会消散掉。
它唯一的作用,是在接触对象触碰之时感觉到一些独特的气息罢了,仅此而已。
可对这孩子来说,这缕金光便是天启神恩,是他卑微生命中第一次被“选中”
的证明。
他愿意为此付出一切,愿意为此燃烧生命,为此在泥泞中匍匐前行,只为有朝一日,能站在这个光头大汉面前,堂堂正正地说一句:“弟子,不负所望!”
光头大汉没有解释,解释毫无意义。
人类的情感,尤其是少年人近乎盲目的信仰与憧憬,是逻辑与真相无法撼动的堡垒。
与其用冰冷的现实浇灭那簇微弱的火苗,不如任其燃烧。
或许在某个无法预测的未来,这簇火苗,真能燎原。
这样的场景,并非孤例。
在一支支的车队中,在尘土飞扬的车辙上,在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地里,在篝火摇曳的夜幕下……类似的一幕幕,正在无数个角落悄然上演。
绝大多数孩子,缩在父母身后,眼神躲闪,手指绞着破旧的衣角,不敢上前一步。
他们见过太多“强者”
的冷漠,听过太多“机缘”
的谎言,早已学会了在希望面前保持沉默,在可能面前选择退缩。
对他们而言,生存的本能早已压倒了对奇迹的渴望。
但总有一些孩子,骨子里带着野草般的韧劲,带着飞蛾扑火的莽撞。
他们或许更饿,或许更冷,或许家中亲人刚刚死于魔族之手,或许心中积压着无处泄的愤怒与不甘。
他们率先迈出了这一步,跪在了那些沉默的光头大汉面前,磕下了头,喊出了颤抖的“师父”
二字。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会被螃蟹夹得满手是血,但这一次,螃蟹没有夹人。
光头大汉们没有拒绝,没有呵斥,甚至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耐。
他们只是抬起手指,送出了一缕缕淡金色的气息,扶起一个个瘦小的身躯,然后目送他们带着狂喜开启所谓的传承修炼。
于是沉默被打破了,观望被点燃了。
当第一个孩子带着满眼金光激动的开始修炼,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精神去体会“神迹”
降临的感受时,当第二个、第三个孩子也成功“拜师”
并获得“金光”
,这一刻压抑已久,属于孩童对“被选中”
的渴望,化作了决堤的洪水,轰然爆。
“我也要!
我也要拜师!”
“师父!
请收下我!”
“求您看看我!
求您给我一缕金光!”
稚嫩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小小的身影涌向那些光头大汉。
没有推搡,没有争抢,只有带着哭腔的恳求和小心翼翼的跪拜。
每一个被扶起的孩子,眼中都闪烁着同样的、近乎神圣的金芒,脸上都洋溢着同样的、近乎癫狂的喜悦。
光头大汉们,来者不拒。
无论孩子是男是女,是高是矮,是俊是丑,是哭是笑,是怯懦还是莽撞……只要跪下,只要开口,必定会有一缕气息如约而至,温柔地没入他们的眉心。
没有筛选,没有考验,没有门槛。
反正对于光头大汉来说他们送出的不是什么“机缘”
,只不过是自身无所谓的气息罢了。
万千人族孩童,几乎无一遗漏,都接收到了来自各自车队中“坐镇者”
的一缕气息。
一个个的车厢中金光点点,如同夏夜骤然升起的萤火虫群,照亮了一张张写满希望的小脸。
可谁又知道这盛大的“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