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认 第169章 赵家真是始皇帝后裔?(2 / 3)

;他还讲了一下自己对于两国优劣势的理解。

    比如大秦。

    优势是本土士兵适应高原气候,熟悉高原地理环境。

    劣势是地广人稀,生产能力落后,如果遇上严重的雪灾、冰冻天气,牛羊马匹容易冻毙、饿死,人也一样。

    而大唐,优势在有高大坚固的城墙抵挡入侵,国力雄厚,补给充足。

    有先进的冶铁炼钢技术,制造出的甲胄兵器,防御攻杀能力顶尖。

    劣势是大军长途跋涉,进入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的高原地带,容易找不到敌人主力,无功而返,并且容易遭到敌方不断偷袭,截断退路。

    所以,要打败大秦,最好的方法是从内部分化瓦解大秦,外部再等待大秦出现极寒天气,食物匮乏,人心不稳。

    以及通过派遣细作潜入大秦,详细了解大秦地理环境进行描绘后,再以奇兵突袭。

    李世民听完刘仁轨的分析,眼里露出满意之色。

    这就是他留下刘仁轨单独问话的原因。

    权万纪一回来就想着卖惨,展示自己已经倾尽全力,无愧于心。

    刘仁轨却牢记着出使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只讲要点。

    “你读过兵书?”

    长孙无忌问刘仁轨。

    刘仁轨朝长孙无忌躬身:“回司空,下官自幼家贫,以研读兵书推演作战为乐。”

    长孙无忌点头,朝李世民递去一个此人是个可造之材的眼神。

    李世民看了眼刘仁轨,让刘仁轨先退下。

    刘仁轨走后,李世民看着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人。

    他率先打开话题:“现在就当赵仙罴将来跟朕必有一战。”

    李世民并不知道刘仁轨隐瞒了一件事。

    那就是刘仁轨亲眼看到赵仙罴把大唐国书给烧了。

    这是对李世民这个皇帝极为轻视不敬的举动。

    从这个举动毫无疑问可以断定,赵仙罴和李世民这个旧主,没有任何‘和’的可能。

    但刘仁轨没说这件事,是因为不想李世民被激怒,影响决策。

    李世民继续道:“既然要战,刘仁轨刚才说的很对,内部瓦解、刺探情报、等待时机,加上一条加强边境防御,这是我们现在最应该要做的事情。”

    此时的李世民,已经完全抛弃对赵仙罴的固有看法,只把赵仙罴当成一个陌生的在西边快速崛起的高原霸主。

    至于赵仙罴那句‘他想要时间就给他时间’,李世民心里的看法,更趋向于其实是赵仙罴虚张声势,其实是赵仙罴更需要时间。

    因为大唐和大秦综合实力差距就摆在那。

    虽说大唐不好主动派大军进攻大秦,以免容易造成无功而返损耗国力的结果。

    但大秦同样也没有主动进攻大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