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两只狐狸(2 / 3)

泉州商会会长,王家族长王之荣也来了。”

    “王之荣?”

    苏谨笑笑:“这位王族长和王大人都姓王,莫不是...”

    王琦吓了一跳:“大人,泉州王家在前元时就是本地豪族,在泉州本地也是大姓!

    很多人都和王家有关系,下官不过是一个偏支罢了。”

    “看你紧张的,本官不过随便说说罢了”,苏谨笑笑:

    “既然是王大人引见,那本官是一定要见见的,你带路吧。”

    “多谢大人。”

    王琦引着苏谨去了偏厅,果然几十号锦衣华服的商人,早已等候在此。

    见苏谨进来,纷纷行礼:“见过府台大人。”

    商人,苏谨最喜欢了,但与他不是一心的商人,苏谨就没那么喜欢了。

    在凤阳早不知与多少商人打过交道,苏谨淡淡一笑:“都坐吧。”

    坐下之后,苏谨也不吭声,默默打量这些人。

    尤其是坐在首位的那个老头——王之荣。

    王之荣已过花甲之年(60),但仍掌控者整个王家,不愿放权。

    少年贪色,老年贪金,这句话映照在王之荣身上一点都不过分。

    前元时,他王家就负责整个泉州府的‘包税’,借助这个权力,渐渐由一个普通商户,变成了泉州第一大族。

    朱元璋上台后,王家又积极为大军筹措军粮,协助治理地方。

    结果王家不止没被老朱清算,反而在大明前期,保着许多子弟进入了大明官场。

    王之荣很聪明,他很少与朝中官员密切往来,更不站队、拉帮结派。

    郭桓案后,泉州多个府、州、县出缺,他使动金银,安插了不少族中子弟上任。

    但安插官员,要调动的银钱可不少,不然谁肯帮他办事?

    子弟安排好了,自然要回馈家族,这一次他就将目光盯在了赈灾粮上。

    莫远很奇怪,陛下三令五申、剥皮萱草,怎么就吓不住这些贪官呢?

    赈灾粮也敢动?

    其实他没有搞清楚一个问题。

    官字,上下两张口,是要吃饭的。

    而这些泉州的‘王氏’官员,皆是为了家族服务,更何况山高皇帝远,有什么不敢的?

    尤其是当数十万石粮食摆在眼前的时候。

    那是粮食吗?

    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活生生的人口、以及丰沃的土地!

    尤其是到了灾年,泥腿子活不下去,自然会发卖祖田、鬻儿卖女、最后卖身为奴。

    前元的时候,王家就是这么起家的,现在只不过是将前人的路再走一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