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不打馋不打懒,专打不长眼(2 / 3)

    可他未免太小瞧朱棣的情报网了。

    虽然纪纲最近的精力全都放在海外密谍的消息上,暂时顾不上京里。

    但别忘了,北镇抚司之外,还有一个南镇抚司,南镇抚司之外,还有东厂。

    郭品议前脚上书,提出要给苏谨上谥号,后脚就被东厂和南镇抚司侦知。

    南镇抚司指挥使亦失哈,和东厂督公王景深知苏谨在陛下心中的地位,得到消息后立即上奏。

    果不其然,朱棣知道后大为恼怒,噼里啪啦把刚刚恢复的武英殿又砸了个稀巴烂后,立即命亦失哈把郭品议丢进了诏狱。

    本还想着拍一拍马屁,显得自己恪尽职守的小郭,莫名其妙就被丢进了诏狱,吓得瑟瑟发抖,却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这也难怪他犯下这种低级错误,实在是因为苏谨这几年在朝中太过低调,甚至都不在朝中。

    知道苏谨威力的那群老人,要么早被弄死拉倒,要么乖乖的低调做人。

    这些年苏谨不在朝,他们更是刻意的尽量不去提及这个名字,淡化他在朝中的影响力。

    这也导致后进的一批官员,对苏谨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更何况自打李朝之战过后,苏谨也在淡化自己在朝中的影响,为自己去西大陆做准备。

    其实在朝中很多官员的印象里,自打那年苏谨去了潮州之后,几乎就已经是查无此人的状态。

    除了朱棣、锦衣卫,以及一些核心官员外,没什么人知道苏谨孤身去了英国,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悄悄的告老还乡去了。

    两年的时间,真的足够淡化一个官员的影响力,哪怕他是一部之堂。

    这些年,文官那些拉帮结派的毛病隐隐又有冒头的趋势,尤其是世家提拔、简用官员。

    郭品议本就是个地方县官,是娶了常州世家的姑娘后,被提拔到京进了礼部。

    满打满算,此刻距离他提拔还不足三个月。

    可以说这小子还没摸清里面的路数,不知水深水浅就急着想要冒头,死也是活该。

    而这小子还是个软骨头,进了诏狱还没半个时辰,就把一起商议此事的官员吐了个遍。

    那些被他吐口的家伙,要么是和他一样,啥也不懂的青毛蛋子,要么就是不怀好意在一边撺掇。

    却没想到,最后都无一例外都被亦失哈弄进了诏狱。

    三天之后,郭品议直接在诏狱‘畏罪自杀’,而其他几个虽然侥幸逃得性命,也落得个罢官夺职、永不叙用的下场。

    到了这个时候,好些人似乎才想起来,苏部堂和陛下的关系,没那么简单...

    传说中苏部堂和陛下结拜为兄弟,好像不是空穴来风啊...

    处置几个不识抬举、没有眼色的家伙,并不用朱棣多操心。

    但他此刻也顾不上伤心,漠北传回的塘报,逼得他不得不转移注意力。

    徐辉祖从前线发来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