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校园之门(2 / 3)

。现代化的教学楼,光洁如镜的地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专业而冰冷的气息。前来应考的学生大多妆容精致,衣着时尚,彼此间用流利的韩语交谈,自信满满。蓝溪穿着她最好的一套、却仍显朴素的衣服,紧紧攥着装有工具和证件的文件夹,指尖冰凉,手心却全是汗。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误入精密仪器的粗糙零件,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

    实技考试是第一关。她被分配到一个操作台,题目是完成一个基于特定主题(“蜕变”)的日常妆容。面对眼前冰冷的模特头和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她的心跳如擂鼓。深呼吸,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回想培训院老师的每一个步骤要点。打底、遮瑕、定妆、勾勒眉形、晕染眼影、涂抹唇彩…她的动作起初有些生涩,甚至带着微不可查的颤抖,但随着全神贯注地投入,她的世界逐渐缩小到只剩下眼前的这张脸、手中的工具和心中的构思。她运用了自己对色彩的天生敏感,选择了低饱和度却富有层次的大地色系,通过细腻的渐变和微妙的高光阴影,试图呈现一种破茧成蝶前、含蓄却充满内在力量的“蜕变”感。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她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紧张,忘记了周围的其他考生,甚至忘记了自我。

    下午的理论笔试更是对意志力的极致考验。厚厚一叠试卷,题目涵盖皮肤科学、化学成分配方、美学原理、韩语专业术语理解…许多题目对她而言艰深晦涩,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解读和分析。她握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发白,额头渗出细密的冷汗。遇到完全不懂的题目,她也不轻易放弃,尽量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写下自己能理解的观点。交卷的那一刻,她几乎虚脱,大脑像被彻底掏空,一片空白。

    短暂的休息后,是决定专业方向的面试环节。几位表情严肃的教授坐在长桌后,翻看着她的申请表和考试资料。

    “郑蓝溪学生,根据你的笔试和实技表现,我们有几个专业方向可供你选择。”主审教授推了推眼镜,目光锐利,“化妆艺术、发型设计、整体造型,或者…皮肤管理与特效化妆方向。你对自己的未来方向,有什么初步的思考吗?”

    这个问题,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蓝溪内心深处某个她自己都未曾清晰意识到的、幽暗而复杂的匣子。

    化妆艺术?发型设计?这些领域光鲜亮丽,直接创造美,改变外在形象,是社会普遍认知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经济回报的方向。她确实也为之付出过努力。

    然而,当“皮肤管理”和“特效化妆”这两个词同时出现时,她的心猛地悸动了一下,一种奇异而强烈的共鸣感,像电流般瞬间贯穿了她的全身。

    皮肤管理…那是关于修复、关于养护、关于从最基础的肌理层面,去改善、去呵护、去重建健康与光泽。它关乎“本质”,关乎“根基”,需要极致的耐心、精细的观察力和对生理科学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表面的遮盖,更是深层的疗愈。

    而特效化妆…那是一个更为奇特、甚至有些暗黑的领域。它不仅仅是创造美丽,更是模拟创伤、疾病、衰老,甚至是超现实的奇幻效果。它是在用极度写实或夸张的手法,去揭示、去表现那些通常被隐藏、被掩饰、甚至被视为“不完美”或“恐怖”的真相。它关乎“真实”与“伪装”,“破坏”与“再造”。

    这两个看似有些矛盾的方向,却像磁铁的两极,同时深深地吸引了她。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潜意识里,似乎一直对“表面”与“内在”、“改变”与“修复”、“显露”与“隐藏”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有着一种无法言说、却无比执着的兴趣和探索欲。

    她想起了自己对着水面倒影和镜子时的出神,那种试图看透表象、抓住某种本质却徒劳无功的迷茫;想起了那场溺水带来的、对“窒息”和“创伤”的冰冷记忆;想起了自己那双曾经试图修补渔网、如今学习修补妆容的手;甚至想起了那个模糊的、关于霸凌的噩梦带来的、对“伪装”与“真实”的恐惧…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