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专业的助力 —— 有限范围内的照亮(2 / 3)

bsp;  金敏哲翻看着档案,指尖在屏幕上停顿许久:“蓝溪,这就是你当年在‘琉璃’说的‘共生’吧?那时候你总说‘研发不是实验室里的参数,是客户脸上的反馈’,‘琉璃’没做到的,你在‘溪语’实现了。”

    接下来参观的培训学院,更让金敏哲惊叹。实操教室里,三个美容师正在模拟给 “客户” 做皮肤检测,其中一个刚测出 “T 区油脂分泌旺盛”,就立刻拿出三种不同的清洁方案,对着教材讨论 “哪种更适合冬季使用”。金敏哲注意到,她们手里的教材不是韩国进口的标准化手册,而是 “溪语” 自己编写的《国人肤质护理指南》,里面穿插着大量真实客户的案例照片和调整方案。

    “‘琉璃’的美容师培训,主要靠死记硬背手法和配方,很少会教‘如何根据客户反馈调整’。” 金敏哲指着教材里的案例,“你看这个 —— 客户用了精华后出现轻微刺痛,你们不是简单换产品,而是分析‘刺痛原因是角质层薄 + 环境干燥’,调整为‘先做屏障修复导入,再用低浓度精华’,这种细致度,连‘琉璃’的高端门店都做不到。”

    负责培训的老陈笑着补充:“蓝姐总说,手法是‘术’,理解客户需求是‘道’。我们每个美容师上岗前,都要跟着研发组做半个月的样本分析,知道为什么这么配、这么做,才能真正帮到客户。”

    傍晚时分,蓝溪请金敏哲在工作室附近的餐厅吃饭。窗外是老城区的灯火,桌上摆着养母特意送来的南瓜糕 —— 金敏哲尝了一口,笑着说:“和当年在首尔吃的米糕不一样,有家里的味道,就像‘溪语’给我的感觉,不是冷冰冰的商业机构,更像‘用心做事的团队’。”

    酒过三巡,金敏哲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资料,推到蓝溪面前:“这是‘琉璃’最新的植物精油萃取技术报告,我这次来,其实还有个私心 —— 想邀请‘溪语’和‘琉璃’做技术交流。”

    蓝溪拿起资料,指尖划过 “低温萃取保留活性成分” 的字样,心里一动。

    “你别误会,不是让‘溪语’跟着‘琉璃’走。” 金敏哲赶紧解释,“而是我发现,‘溪语’在本土化研发上的经验,对‘琉璃’很有价值;而‘琉璃’的萃取技术,也能帮‘溪语’提高精华的活性率。比如你们培育的洋甘菊,用我们的低温技术萃取,有效成分能保留 95% 以上,比现在的工艺提升 20%。”

    他顿了顿,语气诚恳:“蓝溪 xi,这几年韩国美容品牌都在抢中国市场,但大多是‘把韩国的东西直接搬过来’,没真正理解中国客户的需求。你不一样,你做的是‘从中国土壤里长出来的品牌’,这种理念已经超越了很多韩国同业。如果我们能合作,不管对‘溪语’还是‘琉璃’,都是好事。”

    蓝溪看着资料上的技术参数,又想起研发室里那些等待优化的萃取设备,心里有了主意。“金主管,谢谢你的认可。” 她放下资料,目光坚定,“技术交流我很乐意,但有个前提 —— 我们的合作要以‘国人肤质适配’为核心,比如用你们的萃取技术,提取的还是我们培育的本土植物成分,研发的还是针对中国客户的配方。”

    “当然!” 金敏哲立刻点头,“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可以成立联合研发小组,‘溪语’提供本土化数据和客户需求,‘琉璃’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可以在‘溪语’的旗舰中心建一个联合实验室,把好技术真正用在客户身上。”

    饭吃到尾声,金敏哲拿出手机,和蓝溪拍了张合影,发了条朋友圈,配文是:“在中国见到了当年的‘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