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的IP地址和身份信息。
技术准备只是最简单的一部分。更困难的是心理建设——她必须开始监视自己的亲弟弟,分析他的行为模式,预测他的下一步行动。这种感觉就像在背后捅刀,每一条信息的收集都让她的良心备受谴责。
第二天傍晚,蓝溪开始了第一次实地侦察。她选择了一个距离黄淮公寓两个街区远的咖啡馆,坐在靠窗的位置,笔记本电脑打开,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面街上的一举一动。
就在太阳即将落山时,她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陈浩穿着一件她从未见过的深色外套,帽子压得很低,但走路的姿势和肩膀的线条让她一眼就认了出来。他停在街角,假装看手机,实则观察着黄淮所住公寓楼的出入口。
蓝溪的手指瞬间冰凉。她下意识地想冲出去拉住弟弟,但理智将她牢牢按在座位上。她看着陈浩在那里停留了整整二十分钟,然后转身融入人群消失不见。
那一刻,所有的犹豫和侥幸心理都消失了。陈浩确实在监视黄淮,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
当晚,蓝溪开始制定干预方案。她回顾了陈浩的所有计划细节,寻找可以安全干预的节点。她不能直接警告黄淮,那会暴露弟弟;也不能过于明显地破坏计划,那会让陈浩察觉她的干预。
最终,她决定从黄淮的日常习惯入手。通过几天观察,她发现黄淮每晚都会在固定时间带狗到附近公园散步,而陈浩的计划中似乎考虑利用这个规律。
蓝溪的干预方案精妙而隐蔽——她不会直接阻止黄淮出门,而是会制造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意外,打乱时间表,让原本规律的行程变得不可预测。
周一下午五点,蓝溪开始了行动。她穿上了一件宽松的灰色连帽衫,这是她从未穿过的风格。在公共洗手间,她快速将长发挽成髻塞进帽子,戴上平光眼镜,甚至改变了走路的姿态,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老十岁。
她提前来到黄淮公寓楼下,在一个隐蔽的角落等待。当时钟指向六点时,黄淮准时牵着狗出现在大堂门口。
蓝溪的心跳加速。她深吸一口气,从角落走出,假装匆忙赶路,在即将与黄淮擦肩而过时“意外”撞了上去。
“哦!对不起!”蓝溪用稍显沙哑的声音道歉,手中的塑料袋“恰好”打开,里面的几个苹果滚落在地。
黄淮下意识地后退一步,警惕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但他的狗却被滚动的苹果吸引,开始兴奋地追逐起来。
“波比,回来!”黄淮急忙喊道,不得不去追自己的狗。
蓝溪继续表演,笨拙地捡起苹果,连连道歉:“真对不起,我赶时间,没看路...”
等黄淮控制住狗,蓝溪已经“匆忙”离开,留下一个略显尴尬的场面和被打断的行程。这个小小的插曲让黄淮比平时晚了十五分钟才出发去公园。
与此同时,在几个街区外,陈浩看着手表,眉头微皱。目标的出现时间超出了他的预期范围。他犹豫了一下,最终决定放弃今晚的行动——不可预测性会增加风险。
蓝溪躲在远处的街角,看着弟弟收起设备离开,这才松了一口气,靠在墙上,双腿发软。第一步成功了,但胜利的滋味却苦涩无比。
回到家中,蓝溪没有感到丝毫轻松。她坐在黑暗的客厅里,回想刚才的每一个细节,担心是否有破绽,是否会被陈浩察觉。恐惧和负罪感像两只手紧紧扼住她的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