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阵晨风吹过,带来江水的腥味和远处城市的嗡鸣。在那瞬间,陈浩几乎能想象母亲就站在他身边,就像小时候每当他困惑时那样,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温柔地等待他自己找到方向。
但他找不到方向。只有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像一把钥匙,可能打开解放之门,也可能打开更深的监狱。
如果他放弃复仇,那些伤害母亲的人就能逍遥法外吗?正义就能得到伸张吗?社会系统会给予他们应得的惩罚吗?如果他继续,他又将变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做过的事能否被原谅?即将要做的事会将他推向何方?如果他选择停止,那些已经付出的代价——道德上的妥协,可能已经造成的伤害——又将如何计算?
陈浩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悬停了很久。只需要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他就能继续那个已经策划了数月的计划。那些人将会付出代价,以他精心设计的方式。这种想法曾经给他带来一种黑暗的满足感,一种掌控感和目的感。
但此刻,按下发送键的手指却重如千斤,仿佛那不是电子设备,而是一块决定生死的砝码。
他想起了蓝溪的话,想起了母亲流泪的梦,想起了手上那洗不掉的“污渍”感。他想起了小时候母亲教导他们: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却仍然选择做正确的事。
什么才是正确的事?复仇还是原谅?继续还是停止?为母亲讨回公道还是尊重母亲生前的教诲?这些问题的答案曾经如此清晰,现在却模糊得令人痛苦。
陈浩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仿佛站在一个孤岛上,四周是汹涌的海水,无论选择游向哪个方向,都可能精疲力竭而沉没。无论选择哪条路,他都注定要失去一部分自己——要么失去为母亲讨回公道的承诺,要么失去内心最后的一点光明,那个母亲最珍视的部分。
太阳完全升起来了,阳光强烈而直接,不容任何隐藏。陈浩眯起眼睛,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真正站在阳光下了——不仅是身体上,更是心理上。他一直在阴影中行走,策划,等待,仿佛阳光会暴露他内心最黑暗的部分。
现在,蓝溪为他打开了一扇门,门外是刺眼却可能解救的光明。但要迈向那光明,他必须首先承认自己一直走在黑暗中,必须面对可能无法挽回的过去和不确定的未来。这种面对需要的勇气,远超过继续走在已经熟悉的仇恨之路上。
他拿出钱包,从最里层的夹缝中取出一张小小的、已经褪色的照片。那是母亲最后一张生日时拍的照片,她笑着,眼中却有掩饰不住的病痛和忧虑。照片背面是母亲娟秀的字迹:“给我的孩子们,永远选择爱。爱比恨更有力量,原谅比复仇更需要勇气。”
陈浩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字迹,仿佛能通过这接触感受到母亲的存在。长久以来,他一直认为自己选择的是爱——对母亲的爱,所以要为她的死复仇。但现在蓝溪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也许真正的爱不是复仇,而是继承母亲的遗志,活出她所期望的样子,让她的精神通过他们的生命继续传递下去。
这个认知简单却颠覆性,几乎动摇了他数月来构建的整个世界。它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不断扩大,触及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在回家的路上,蓝溪也在经历着自己的内心斗争。她走过熟悉的街道,却感觉一切都不同了。每个行人都可能是在追捕陈浩的执法人员,每个监控摄像头都可能记录下他们的行踪,每个电话铃声都可能带来坏消息。她的世界一夜之间变得充满潜在的危险和不确定性,每个平常的细节都被赋予了新的可能性和威胁。
她意识到,无论选择哪条路,都将付出巨大代价。举报弟弟可能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