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都带着审视...”
蓝溪给他倒了杯水,思考着该如何应对。她知道,这样下去迟早会出问题。剧团是个小社会,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引发无数猜测。必须想办法稳定陈浩的情绪,同时转移可能的怀疑。
“听着,浩子,”蓝溪蹲在他面前,握住他冰凉的手,“我们需要一个故事,一个能解释你最近异常行为的故事。”
陈浩抬起头,困惑地看着她。
“从今天起,你是因为深入角色而焦虑失眠。你的角色不是正有一段心理创伤吗?你就说你在体验派表演,沉浸式代入角色。”蓝溪快速思考着,“这样既能解释你的异常,还能让人觉得你敬业投入。”
陈浩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但随即又黯淡下来:“但如果有人不信呢?”
“那就让他们不信,”蓝溪语气坚定,“只要我们没有破绽,谣言就只是谣言。你必须相信自己就是因为入戏太深,而不是别的什么。能做到吗?”
窗外雨声淅沥,房间里姐弟二人相对无言。这个脆弱的保护壳能否护住他们,蓝溪自己也不敢确定。
下午,蓝溪开始实施她的计划。她故意在几个爱传闲话的团员面前“抱怨”弟弟太过投入角色,连日常生活都受到影响。“昨晚半夜醒来,发现他一个人在院子里淋雨,说是要体验角色绝望的心境。”她半真半假地说着,观察着对方的反应。
与此同时,她寸步不离地跟着陈浩,既防止他行为失控,也暗中观察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她注意到,剧团里确实有几道目光不同寻常——老音乐指导时常若有所思地看着陈浩;化妆组的小梅有次看到陈浩时突然噤声,像是在隐瞒什么。
这些细微迹象让蓝溪如坐针毡。是单纯因为她多心,还是真的有人察觉了异常?抑或是...有人知道更多内情?
雨稍停歇时,蓝溪借口买日用品,去了小镇上的杂货店。她需要短暂逃离剧团的压抑气氛,理清思绪。
杂货店老板娘是本地人,五十多岁,最爱闲聊镇上八卦。见蓝溪来买东西,便热情地搭话:“蓝姑娘,最近你们剧团是不是排新戏了?看你们忙进忙出的。”
“是啊,下周就要首演了。”蓝溪笑着回应,心里突然一动,故作随意地问:“老板娘,您在这镇上住了多久了?”
“哎哟,我可是土生土长,五十多年喽!”老板娘自豪地说,“这镇上大大小小的事,没有我不知道的。”
蓝溪犹豫了一下,压低声音:“那您听说过二十多年前,剧团里出过什么事吗?我们最近排戏需要素材,想找点真实案例。”
老板娘眼睛一亮,正要开口,却又突然迟疑:“剧团的事啊...倒是有点印象,不过都是老黄历了,说出来也不好。”
蓝溪心里一紧,表面仍保持平静:“就是些创作素材,我们会艺术处理的。”
老板娘凑近些,声音更低:“我记得那时候我还年轻,听说你们剧团里有个挺有前途的演员,突然就...没了。有人说是不小心,也有人说是想不开。具体怎么回事,现在也没人说得清喽。”
蓝溪感到后背一阵发凉,强作镇定:“是哪年的事您还记得吗?”
“记不清了,大概二十三四年前吧。”老板娘摇摇头,“那时候这种事情不像现在传得这么开,都是私下说说。你们要是用这个编戏,可别说是我讲的啊。”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