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水渠建成举村欢庆(2 / 3)

要领而干活效率低下的村民,讲解如何用巧劲儿,如何配合协作。

他会细致地,检查每一段新清理出来的河道,确保深度和宽度都达到要求。

他会在大家伙儿累得快要撑不下去的时候,用几句朴实却又鼓舞人心的话,重新点燃他们心中的那团火。

“爷们儿们,再加把劲儿啊!”

“想想咱们那干裂的地,想想家里那嗷嗷待哺的娃儿。”

“这河道早一天挖通,咱们就能早一天吃上饱饭,过上安生日子。”

“累是累了点,可这汗水,是为咱们自个儿流的,值!”

在他的带领和感染下,整个清河岸边,都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众志成城的景象。

那种因为灾荒而产生的绝望和麻木,早已被这种热火朝天的劳动激情所取代。

每一个人的脸上,虽然都带着疲惫和汗水,但眼神里,却都闪烁着对未来的期盼和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

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双手,改变着这个村庄的命运。

时间,就在这紧张而又充实的劳作中,飞快地流逝着。

转眼间,又是十数日的光景过去。

清河那段淤积最严重、也最容易引水患的主河道,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被彻底地疏浚一新。

河床变得比以前至少深了两尺有余,宽度也拓宽了将近一倍。

原本那些因为塌方而形成的、犬牙交错的河岸,也被修整得相对平直,并用从河道里清出来的石块和张大山指导制作的改良泥坯,进行了初步的加固。

虽然还算不上什么坚不可摧的堤坝,但至少,比起以前那副松垮垮的样子,已经强了太多。

而最让村民们感到兴奋和期待的,还是那条由张大山亲自选址、亲自规划、并带领着铁牛、柱子和几个手脚最麻利的年轻人,耗费了最多心血才开挖出来的、足有两里多长、三尺来宽的引水干渠。

这条水渠,从清河上游一处水流相对平缓的河湾处引出。

巧妙地利用了地势的自然落差,蜿蜒向前。

穿过一片片原本因为地势较高而常年缺水的旱地。

一直延伸到村子西边那几片最大的、也是最需要水的连片耕地附近。

水渠的底部和两侧,也都用石块和改良泥坯进行了仔细的铺砌和加固,尽量减少渗漏。

在水渠的入口处,张大山还依照《天工开物》里的图样,设计并安装了一个简易的木制闸门。

虽然结构简单,但却能有效地控制进入水渠的水量,方便日后的管理和调度。

当这条承载了全村人希望的引水干渠,终于全线贯通,只剩下最后一道与清河主河道连接的土埂尚未打通时。

整个青石村,都沸腾了。

这一日,天公作美,晴空万里,阳光和煦。

张大山没有选择什么黄道吉日,也没有搞什么繁文缛节的祭祀仪式。

他只是让石头去村里挨家挨户地通知了一声。

“今儿个晌午头,咱们家要在河边开闸放水了。

请大家伙儿都去瞅瞅,沾沾喜气。”

消息一出,还没到晌午。

清河岸边,那条新挖的水渠两侧,便早已是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

几乎是全村的老少爷们,除了那些实在走不动道的老人和抱在怀里的奶娃子,都来了。

他们的脸上,都带着同样的激动、期盼和一丝难以置信的紧张。

他们想亲眼看看,这个由他们亲手参与建造的“奇迹”

,是否真的能像张大山说的那样,将那救命的河水,引到他们干渴的田地里去。

张大山站在水渠入口处那道最后的土埂之上。

他的身边,站着同样是满脸兴奋和自豪的铁牛、石头、栓子和柱子。

他看着眼前这黑压压一片、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的乡亲们。

又看了看身后那条蜿蜒向前、即将被赋予生命的崭新水渠。

他的心中,也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激动和一种沉甸甸的成就感。

他深吸一口气,举起手中的铁锹,声音洪亮地,对着所有人喊道:

“各位父老乡亲,吉时已到!”

“开——闸——放——水——喽——”

随着他这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

早已等候在土埂两侧的铁牛和石头,以及几个力气最大的年轻汉子,立刻同时力,挥舞着手中的铁锹和锄头。

那道象征着最后阻隔的土埂,在众人的合力之下,很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