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药录初成仁医初显(2 / 2)

丫丫整理那些杂乱的药方,把那些拗口的药理,都用更通俗易懂的话给它解释清楚。

还帮着丫丫,把那些常用的药材,都照着模样,画成了简单明了的图谱。

旁边再标注上药名、性味、功效、还有那采挖炮制的要点。

这样一来,就算是那些不识字的村民,看着这图谱,也能认个七七八八了。

一家人,就这么着,齐心协力,拾遗补缺。

前前后后,又忙活了十几天。

这本凝聚了张家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青石药录》初编,总算是……大功告成了。

虽然里头记载的,大多还只是些常见禽畜疾病的粗浅防治法子。

可对于青石村乃至周边这些缺医少药的庄户人家来说。

这本图文并茂、简单实用的《青石药录》,那简直就是……雪中送炭的宝贝啊!

张大山当即便让小山和周文轩,又连夜抄录了好几份。

一份送到了村里的“公社会”

,供各家养殖户随时查阅。

一份呢,则由铁牛亲自保管,作为他们张家养殖场的“技术指导手册”

剩下的几份,则都留在了济民堂里头,供丫丫平日里参考和传授。

这《青石药录》一出来,那效果,可是立竿见影。

村里头那些养了鸡鸭猪羊的人家,都像是得了宝贝似的,每日里都捧着那册子,翻来覆去地看,仔仔细细地学。

遇到那些不明白的,就跑去济民堂问丫丫。

丫丫呢,也是不厌其烦,耐着性子,一点点地给他们讲解。

渐渐地,村民们也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禽畜疫病防治知识。

晓得该咋个保持畜棚的清洁卫生了,晓得该咋个观察牲口的健康状况了。

也晓得在牲口刚有点小毛病的时候,该用啥样的草药来调理了。

如此一来,青石村这养殖业的风险,可就大大降低了。

那些原本还担心自家牲口会染上疫病、血本无归的村民们。

如今也都能放下心来,大胆地,扩大养殖规模了。

而丫丫呢,也因为这本《青石药录》的编撰和推广。

在村民们的心中,树立起了更高的威望。

大家都晓得,这张家二姑娘,不仅医术好,心眼儿更好。

是真心实意地,想让大家伙儿都过上好日子。

这“仁医”

的名声,可就不仅仅是局限在治鸡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