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防疫司升格皇权特许(2 / 2)

驿传”

体系,便承担起了这项神圣的使命。

无数的驿卒,背着那沉甸甸的、却又不敢有丝毫颠簸的“青石冰壶”

,日夜兼程,换人-不换马,换马不换壶。

他们,如同传递奥运圣火的使者,将这一点点生命的希望,送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

他们,被沿途的百姓,亲切地,称之为——“送冰天使”

曾有一位年轻的驿卒,在翻越蜀中天险之时,突遇暴雨山洪。

在生死关头,他竟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自己身上那件唯一能御寒的蓑衣,死死地,包裹住背上的“冰壶”

最终,疫苗,安然无恙地,送到了。

而他自己,却因为感染了风寒,引了肺疾,在完成任务的第二天,便永远地,倒在了异乡的驿站里。

他的事迹,被写入邸报,传遍天下。

感动了无数的人。

也让这场“全民种痘”

运动,更增添了几分,悲壮与神圣的色彩。

第三步:标准化接种与全民动员。

当第一批珍贵的牛痘浆液,运抵各州府之后。

一场更为细致、也更为庞大的社会动员,便在惠民防疫司的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展开了。

——所有的地方官府,都被下达了死命令。

必须在三日之内,完成辖区之内,所有三岁以上、十六岁以下孩童的名册登记。

——所有的城镇、乡野,都设立了临时的“种痘站”

由防疫司派出的医官,和当地的郎中们一起,为孩子们进行免费的接种。

——安国公府,再次,展现了其“格物”

的细节之力。

张大山,亲自设计,并让铁牛的钢厂,加急赶工。

制造出了数万支,针尖钝圆,针身刻有精准刻度的……“标准化种痘针”

,以及与之配套的、分为“消毒”

、“待用”

、“已用”

三格的针盒。

彻底杜绝了因为器械不洁或操作不当,而可能引的任何感染风险。

——而为了让防疫知识,真正地,深入人心。

张大-山,更是与周先生一起,亲自执笔,制定了一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乡防痘疹十条》。

规定了“现痘疹需报官”

、“患者衣物需焚烧”

、“种痘后可免徭役一年”

等一系列软硬兼施的条款。

他还让小山,将这些条文,编成了简单易记的儿歌。

“小娃娃,要听话,防疫司里种牛花。

胳膊上面轻轻点,一辈子,都不怕。

见了痘疹远远跑,回家赶紧告爹妈……”

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私塾的先生们,迅地,传唱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口中。

……

一场由皇权强力推动。

由“格物”

技术全程保驾。

由安国公府的无上声望作为信用背书。

由无数医者、驿卒、官吏和百姓,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全民种痘”

运动,就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

从今天起,那个,曾经如同死神镰刀般,悬挂在每一个大宁子民头顶的……天花噩梦。

终于,要被彻底地终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