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你说老子妻子是凤命那老子就是皇帝15(2 / 3)

皇后娘娘为我们做主啊!”

奴仆们泣不成声,纷纷叩。

李昱转身,面向所有围观的人群,以及闻风而来的各路官员、世家眼线,声音朗朗,传遍四方:“《新朝元年诏》,乃朕告祭天地、颁布天下之国策!

凡我华朝子民,无论出身,皆受此法庇护!

阳奉阴违、欺压良善者,视同欺君!

王融罔顾国法,囚禁民众,即刻革去一切恩荣爵位,锁拿入天牢,交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严惩不贷!

其家产,抄没充公,用于安置被释奴仆!”

雷霆之威,凛然难犯!

现场一片寂静,唯有王珣瘫软在地的呜咽声。

所有人都被皇帝这毫不留情、直接拿顶级门阀开刀的决心震慑住了。

回到宫中,气氛并未轻松。

御书房内,李昱面沉如水。

王颜可轻声道:“夫君,今日虽震慑了宵小,但旧族势力盘根错节,恐怕不会轻易罢休。

王融之事,只是一个开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朕知道。”

李昱冷声道,“他们这是在试探朕的底线。

若此次退让半分,新政必将寸步难行。

唯有施以雷霆,方能彰显决心!”

他看向陈观:“陈相,立新之法,必须加快!

田亩、借贷、民籍,朕要你在三个月内,拿出详尽的律法草案!”

“臣,领旨!”

陈观深知责任重大,肃然应命。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当夜,一封没有署名的密信,经由王颜可绝对信任的奶娘之手,送到了她的面前。

信的内容让她瞬间脸色煞白。

信中没有直接反对新政,却以一种看似关切实则诛心的笔调,重提王颜可“凤命”

之身的旧事,并隐隐暗示,皇后出身太原王氏旁支,其家族在旧族中关系千丝万缕,如今陛下推行新政,严惩旧族,皇后身处其间,恐“立场尴尬”

,易“授人以柄”

,甚至可能“影响圣誉”

信中最后,“忧心国本者”

敬上。

这封信,恶毒至极。

它避开了新政本身的争议,将矛头直接指向了王颜可个人及其出身,试图在帝后之间、在新政核心集团内部制造猜忌与裂痕。

王颜可拿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

她不怕明刀明枪的斗争,却对这种藏在阴影里、直指她与李昱关系的阴损伎俩感到一阵寒意。

她与李昱相携于微末,感情深厚,但这“凤命”

与出身,是否会成为政敌攻击他们的武器?

她深吸一口气,没有犹豫,拿着密信直接去了李昱的寝宫。

她将信递给李昱,一言不。

李昱看完,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将信纸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

他伸手将王颜可揽入怀中,声音低沉而坚定:“颜可,还记得我们在山谷立寨时我说过的话吗?我们不仅要活下去,更要像‘人’一样有尊严地活下去。

这条路,是我们一起选的。

任何风浪,我们一起闯。

谁敢离间你我,朕便让他知道,何为雷霆之怒。

这奴隶之法朕就是要废了!

麦子熟了几千次,这一次朕要人民万岁!

凡我子民都有人权!”

王颜可依偎在他怀中,心中的寒意渐渐被温暖驱散。

她清楚地知道,这封匿名信只是一个信号。

旧势力的反扑,绝不会仅仅停留在朝堂争论与阳奉阴违上,更阴险的算计,恐怕还在后头。

这围绕新政的斗争,已从法令推行,蔓延至了人心与宫廷的暗处。

那封试图离间的匿名信,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在李昱与王颜可心中敲响了警钟。

对手的攻势,已从法令本身,转向了更阴险的人心与权谋。

次日大朝会,气氛明显不同以往。

山呼万岁之后,未等日常政务启奏,一位须皆白、资历极深的老臣,太常寺卿周勉,便手持玉笏,颤巍巍地出列。

“陛下,老臣有本启奏。”

周勉声音缓慢,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新朝元年诏》泽被苍生,老臣感佩。

然,法令之行,贵在公允,亦需考量国情民力。

近日京畿